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年产粮食6亿吨以上 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吃的?(5)

2018-10-11 00:01:48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今年87岁的白美清,是个地地道道的“老粮食人”,干了一辈子粮食工作。1990年以后,他先后担任过原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兼国家粮食储备局首任局长。1995年以后,他先后担任过中谷粮油集团董事长、北良公司董事长,还担任过四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等。

40年来,白美清参与了粮食行业许多重大改革,是结束粮食统购统销、取消粮票、粮食市场放开、粮食流通现代体系建设、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等重大改革项目的操盘手之一。他说,正是由于我国在粮食流通方面采取了符合国情的改革开放措施,结束了多年来实行的统购统销、计划经济、凭票供应的历史,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放开粮食市场,放开价格,建立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构建起我国粮食安全网络,使得粮食实现多渠道、少环节、全产业链式流通,各类粮食市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没有了后顾之忧。

白美清认为,40年来粮食行业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大家有一股志气,一腔热情,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愿望,走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创新的道路,是名副其实的全民搞改革、促进农业大发展的创举。

价格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白美清认为,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显得尤为重要。粮价放开之后,粮食产品一直存在国家保护价和市场价两种价格,两者价格差距不大时,矛盾就小;两者价格差距较大时,矛盾就大,就会发生问题。目前,我国正在用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来解决粮食“一放就乱,一统就死”这一难题,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同时,要充分研究粮食与其他商品的比价、粮食内部各品种的比价,推动形成粮价体系的配套改革,最终形成优质优价的价格形成机制。持续推进“价补分离”,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支农惠农补贴政策。还要大力加强国际粮食市场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价格体制机制,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关键词: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