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史上最严数据保护法来了 侵犯网民隐私可罚1.5亿

2018-05-28 09:39:18  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评论()人

欧洲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Noyb将谷歌安卓系统、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四家美国公司的产品告上法庭,指控其“强迫”用户同意新的使用协议,而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让用户获得真正自由的选择权。

“隐私换便利”引发争论

每经小编(nbdnews)注意到,纽约时报等很多媒体认为,GDPR法案彰显了欧美两地的观念差异:欧洲人极度注重隐私权,宁愿牺牲信息化发展速度;美国人更注重选择自由,因此诞生了谷歌等一大批互联网巨头,为此宁愿牺牲部分用户的隐私权。

而在今年3月,李彦宏的一番“中国人愿意以隐私换便利”的观点,也在国内引发了热烈讨论。

3月27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李彦宏这番话也不出意外地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弹。央视评论文章称,李彦宏这番“真心话”,反映了科技巨头对用户核心利益的熟视无睹,成为一种脱口而出。

▲李彦宏(图片来源:百度官方微博)

央视新闻报道,如今很多程序“任性越权”,用户只有无奈接受。比如一款下载量为1998万的手电筒软件,要求获得的权限竟然多达30项。在山东济南工作的张先生在安装软件时发现,该软件要求获得通讯录、拍摄照片和视频、录音、位置等10多项与其主要功能无关的权限。

张先生质疑道,

“只有手电筒照明功能,只使用摄像头即可,要通讯录这些无关的权限干嘛呢?”

除此以外,电信诈骗、网站密码“撞库”等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很多网民用户对此其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也只能无奈地承受风险,让渡隐私权。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仅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以6.88亿网民计算,人均损失达123元。

该报告显示,网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18.9封,垃圾短信20.6条。其中,骚扰电话是网民最反感的骚扰来源,电脑广告弹窗和APP推送紧随其后。

在诈骗信息方面,76%的网民曾遇到过“冒充银行、互联网公司、电视台等进行中奖诈骗的网站”,55%的网民收到过“冒充公安、卫生局、社保局等工种机构进行电话诈骗”的诈骗信息;47%的网民遇到过在“社交软件上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诈骗”的情况;37%的网民因收到各类网络诈骗而遭受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