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中国新闻页面 > 正文

北大77级78级校友返校 厉以宁代表老师再“上课”

北大77级78级校友返校 厉以宁代表老师再“上课”
2018-05-04 00:30:33 新京报

原标题:北大校庆,他们都回来了

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倒计时1天。5月3日,北大77、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23个院系的1461名毕业生及家属参加了活动。

四十年前,77、78级3959名本科生、555名研究生走入北京大学,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77、78级非常特别的两个年级。一是年龄上的特别:有14岁的,也有年纪很大的,在生理上几乎是两代人,但我们在观念上是一致的。二是经历特别,有上山下乡的,有刚中学毕业,有做工人当兵的,有娶妻生子的,还有乳臭未干的。当时的大学也很特别,文革之后,百废待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77级化学系林建华说。

北大校长林建华:当年上课,有老师每次给我们发三页纸的讲义

5月3日返校的77、78级校友,中午在学一食堂用餐。“政事儿News”(微信ID:zsenews)注意到,北大特地他们设计了用餐券,餐券的右边副券,标有77级、78级。用餐过程中,老同学们畅谈、互相夹菜。一位老校友席间提到,“我们大学的时候,最好的菜就是红烧带鱼。”

午餐结束,校友们参观展览。展览陈列着当年的老照片:“北大男篮合影”、“北大1978级乒乓队员在未名湖合影”、“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戏七八级毕业留念”。一幅幅照片,纪录了当年的青葱岁月。

北大77级78级校友返校 厉以宁代表老师再“上课”

下午2点30分,北大77-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大会开始。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77级经济系海闻主持了纪念大会。海闻欢迎同学们回家,一一介绍了参会的同学们。

“地球物理系90名同学,地质学系62名,无线电系98名……”每说到一个系,场下就响起这群“老同学们”的掌声和欢呼声。

北大校长林建华,作为77级的一名同学,分享了自己难忘的学生时光。“当时学生生活条件差,拿着饭票每天吃同样的食物,但我们当时的岁月是充满激情。”林建华说。

北大77级78级校友返校 厉以宁代表老师再“上课”

林建华还与老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当年的“囧事”。

“当年我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到北京。我记得也是在这个季节,我们相约去颐和园体验划船。当时交通不便,我们班选了我在内的3个人借自行车,然后去颐和园租船。”林建华说,“我们3点钟在漆黑夜里打开了车,骑到了颐和园,租到了船。后来同学们相继赶到,他们很好奇,问‘你们怎么来的’,借的车还在楼下,我们才知道自己开错了车。回到学校后,我们知道自己犯了‘偷车罪’,偷偷把车放到了28楼下面,过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名老师,扛着自行车上了四楼。”讲到这儿,引起场下一片笑声。

过了这么多年,林建华还能记起当时上课的情形:我们有位老师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每次上课都像我现在穿的一样,西装革履,字正腔圆。每次发给我们三张自己写的课纲、讲义。还有一个老师,冬天穿一个棉袄,到了教室把棉袄一脱,每次上课写完粉笔字都要做这样的动作(林建华现场做了一个双手在胸前的动作),所以他每次下课的时候两手都干干净净的,但衣襟处都是白的。

厉以宁:大家一定不要忘记,你们是跟思想解放运动结合在一起(的一代)

北京大学经济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老师,代表77-78级同学的授课老师,再次给同学们“上课”。

北大77级78级校友返校 厉以宁代表老师再“上课”

“政事儿News”(微信ID:zsenews)在现场看到,厉以宁全程脱稿,没有停顿,讲的很流畅,手上不时做出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77、78级刚进北大的时候,正是真理标准大讨论时候,大家一定不要忘记,你们是跟思想解放运动结合在一起(的一代)。”厉以宁嘱咐。

接着,厉以宁重温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改革形势,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北大77级78级校友返校 厉以宁代表老师再“上课”

“经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后,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常清楚的几点,一是不能走‘两个凡是’的道路,这是非常明确的;第二个是改革开放,这在政策上有新的表现;第三个就是改革开放从哪里开始,从薄弱的环节开始,哪个环节最薄弱,农业最薄弱……”厉以宁娓娓道来。

“你们是最幸运的,你们在进北大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厉以宁最后又强调。

回忆:来北大报到,系主任推着平板车送行李到宿舍

纪念大会结束后,进行了77.78级“忆青春”文艺表演,第一个节目是钢琴伴奏歌舞《雁南飞》。

北大77级78级校友返校 厉以宁代表老师再“上课”

78级技术物理系环境化学专业孙洁华是这个节目的独舞表演者,她告诉“政事儿News”(微信ID:zsenews),“今天有一半多的同学都回校了。为了感谢母校,达对母校的思恋和祝福,系里的同学编排了这个节目。”

“我们准备了20多天,很多同学都天南海北赶回来。今天上台的同学有五六个还在倒时差。昨天晚上我们合了两三次、今早合了几次,大家都很认真,很想表达对母校的这种思念。”孙洁华笑着说。

谈及大学时光,孙洁华说,我们当时学习特别发奋,到图书馆占座,熄灯后也不愿回去,学习都很刻苦。大家都特别想报国,都特别有精神气儿。

其中,孙洁华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报到的时候。“来北大报到,系主任、系副主任,推着平板车,一直帮我们把行李送到我们宿舍。后来在新生见面会,才知道他们是系主任、是大教授,特别感动。”孙洁华说到这里,眼里涌出泪花。

声音:用在北大学到的知识、学问,去影响下一代

在77、78级校友的祝贺视频中,不少大咖现身。其中包括5月2日被习近平接见的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任申丹,著名作家、刚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的刘震云,北大“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的首创者刘志达,还有77、78级的老师们,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物理系教授赵凯华。

申丹: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当时觉得是没有机会上大学的。有机会上大学的时候,特别珍惜,觉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毕业时候同学送我的小本子,每次看到小本子就会想起同学的殷殷期盼,催我不断奋进。

刘志达回忆了1981年中国男排首次冲出亚洲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经过。他说:大家当时都挤着看,比赛非常吸引人。这个口号其实是和当时的国家的、整个时代背景很吻合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在我心中就一直是座右铭,工作40年,每每想起北大,心里都有一种荣耀感,别人说起北大,在报纸上看到北大,自己都会主动站队,这是说我们的学校。

刘震云:袁行霈、严家炎老师,孙玉石老师开拓了我对中国文学的另一种视野。祝77、78级师兄师姐,青春常在,祝大家吃得好喝的好,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楼宇烈:77、78级同学,特别珍惜上大学机会,能静静地、专心做学问。希望他们发挥余热,把北大学到的知识、学问,去影响下一代。

赵凯华:哪个时候激情之高,是之前从没有过的。原来想祝他们事业有成,现在祝愿他们家庭快乐。

“政事儿News”(微信ID:zsenews)撰稿/王俊摄影彭子阳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键词: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