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形为嫦娥四号着陆带来更多困难。吴伟仁打了个比方:“嫦娥三号相当于在华北平原着陆,嫦娥四号则相当于在崇山峻岭的云贵川地区着陆。”
同时,遥测和控制也是个难题。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当探测器飞行至地球看不到的月球背面,如何与地球建立通信?
科学家将利用一颗中继卫星解决这个问题。在嫦娥四号发射前,我国将于下月先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定位在距地心约45万公里、距月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据邢强介绍,拉格朗日L2点位于地球球心和月球球心连线且靠近月球的一个特定位置上,通俗来说,该点既能“看到”地球,又能“看到”月球,因而能成为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信息中转站。
中国科学家对于拉格朗日L2点并不陌生。2010年发射升空的嫦娥二号卫星,在完成既定的月球探测任务后,继续飞往深空,曾抵达并绕飞拉格朗日L2点。其携带的4台科学仪器在此位置上进行了联合探测,填补了我国对地球远磁尾区域的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暴的科学探测空白。
邢强表示,在月球探索中使用中继通信技术,也是对深空探索和星际探索技术的一种验证。
■展望
中国正论证建设无人值守月球科研站
我国现在已论证更长远的月球探测与开发计划。
去年召开的第七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上,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正在开展月球科研站的论证。月球科研站将是能源长期供给、自主运行、无人值守的月面基础设施,未来开展以机器人为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之所以要建立科研站,是因为有些工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出成果。依托科研站,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工作,开展科学研究、能源开发等任务。”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月球探测分为探月、登月、驻月三种方式,其中驻月可以采取无人科研基地和有人月球基地两种形式。
庞之浩解释,月球没有大气层阻隔、震动小,是天文探测的理想环境。建立月球科研站,还能以月球为基地,对地球和深空开展探测,成为向远深空出发的跳板。
中国官方24日在哈尔滨举行的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宣布,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继星正式命名为“鹊桥”,搭载中继星发射的两颗小卫星被命名为“龙江一号”和“龙江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