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我国为何要建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专家做出解答

2017-11-09 05:09:15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从1985年建立长城站起,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南极考察基础设施体系,建成涵盖空基、岸基、船基、海基、冰基、海床基的国家南极观测网和“一船四站一基地”的南极考察保障平台,基本满足南极考察活动的综合保障需求。

在今年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国家海洋局于5月22日发布《中国的南极事业》,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发布白皮书性质的南极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的南极事业》显示,2001—2016年南极科研项目投入约达3.1亿元人民币,是1985—2000年的18倍。我国初步建立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基本稳定的科研队伍,在南极冰川学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并推动南极科学研究由单一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发展。我国科学家在南极科研领域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数量从1999年的19篇上升到2016年的157篇,目前位居全球前10位。

“虽然进入前十名,但差距还是很大。”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举例说,排名第一的SCI论文有近2000篇。

“这和中国开展南极研究的历史比较短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投入还是有限。”秦为稼援引了去年智利同行的一篇文章,该研究拿投入和人均GDP做比较后进行排名,结果中国和美国垫底。

秦为稼强调说,不管怎么比较,也不管已做了多少工作,南极仍然是研究数据最匮乏的区域之一,研究南极仍是科技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罗斯海区域的新站建成,将填补我国南极地区的考察空白,将支撑我国在罗斯海以及南太平洋的海洋环境调查和保护工作。”杨惠根说。

杨惠根表示,作为一个常年科考站,新建考察站与我国南极已有的两个常年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一起,将覆盖南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南太平洋等南大洋各个扇区,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为人类认知、保护和利用南极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穆启春 CN063)
关键词:南极考察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