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朱清时谈“钱学森之问”:不妨重试西南联大做法(2)

2017-06-07 09:44:16  澎湃    参与评论()人

但朱清时对澎湃新闻说,“道理很简单,只是大家不去正视它。”

谈学森之问——

“在新时代重试西南联大的做法”

澎湃新闻:您曾经表示去南科大任职是为了回答“钱学森之问”,上任前在一封给当时南科大筹建办的信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当时您刚从中科大离任不久,我想知道您当时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什么样的看法,认为它存在哪些问题,所以提出了这四个要求。

朱清时:我是2008年9月份卸任中科大校长,他们是2009年春节来找我,等于我刚一卸任就来找我了。我犹豫了一段时间,就给他们写了封信,因为我的经验,觉得中国教育有个深层次的简单规律,愿意试一试,可能对教改有帮助。

我首先要说,教育应该多种多样,但是过去几十年我国教育界最关注的是精英教育,大家都在想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如何培养拔尖人才。所以我这里说的问题是精英教育中的问题。以培养劳动者的素质为目标的大众教育另当别论,本来中国教育的大多数应该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是国家应该有的战略。

国内的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都是培养科技拔尖人才,其实道理不复杂,但是谁都不去正视它,过度讨论,把问题说得很复杂。

南科大做的就三点。

第一,学校要凝聚一批好的老师,不是按照职务、职称、头衔来看,而要按照能力和活力,这种人往往是头衔并不高的中青年;

第二,师生比要高,学生才能够充分地跟老师一起研究、学习;

第三,管理部门应只管大方向和提供支持,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好的条件,让他们按照教育的规律去发展,没有多干预。

在我任期那几年,南科大的管理队伍很精干。如果我们的管理部门多,人也多,又有权,他们的很多意见可能都出于好意,但他们的干预往往就把事情搞坏了。

好的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就是要让好的老师和学生,充分接触,按认知的规律发展。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一块土地,如果没有人去干预,让它完全纯天然发展,几十年、几百年它就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如果有人干预,想把它培养成自己以为好的一片树林,那片树林一定不会长得好。

澎湃新闻:或者是千篇一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