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4月17日电(张道营)15日,交通运输部在湖北荆州举行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竣工验收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13年9月,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昌门溪至熊家洲280.5公里内的9大滩段、13处浅滩正式进行系统工程治理,据监测,4年多来,在3个国家级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数量较开工前增加15头,麋鹿增加207头,国家“四大家鱼”产卵场相对稳定。
图为轮船行驶在长江中游荆江航段。新华网张道营摄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姜明宝表示,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重点工程和内河水运“十二五”期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正式竣工验收,极大提高了长江中游大型船舶的通过能力,节约了货物运输时间,较大幅度降低了航运成本,进一步释放了长江黄金航道的运输潜能,促进了长江中上游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航运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记者了解到,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加快,航运能力明显增强,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成功初通,5万吨级海船可直达南京;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经过系统治理,航道水深提高到3.8米,中游航道“瓶颈”得到初步缓解;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等一批航道整治工程有序实施;长江支流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项目建设全面加快,通航条件明显改善,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日益凸显。
生态环境保护在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指导思想。荆江河段水生生物种类多样,鱼类资源丰富,有“四大家鱼”及其他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或育幼场等,涉及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3处国家级保护区,另外还有七星台镇水厂、新厂水厂等7处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5处漂流性卵产卵场。
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向记者强调,“在荆江工程建设中,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进行了荆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的积极探索,实行生态工程建设与整治工程‘三同步’,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荆江航道整治在工程概算中,专门列出了2.68亿元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在水、岸、滩等关键部位采取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成熟施工工艺与材料,营造有利于鱼类产卵和底栖生物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会同各保护区、水产部门大力实施生态补偿、开展增殖放流等工作,同时采取了生态护坡、植入型生态固滩等生态航道建设新技术。
记者在腊林洲看到,护滩工程使用了鱼巢砖、透水框架,这种结构可以为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提供安全的繁衍生息空间,在河岸上则使用了钢丝网格生态护坡,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基础。现在的腊林洲河岸一片翠绿,各种植被长势旺盛,与河岸守护着的大片麦田交相辉映。
据悉,荆江航道整治生态工程共修复陆生、水生生境218万平方米,实现了水岸滩生态恢复与重建。唐冠军肯定地说:“事实证明我们通过采取相关措施,长江经济带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对生态保护不仅没有构成破坏,而且还改善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