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驴在中国的缺口有多大?这些数据告诉你

2017-04-12 09:28:3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中国市场驴的缺口有多大?这些数据告诉你

新华社济南4月1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陈灏席敏)近期,一则“巴基斯坦计划投入6000万元养驴出口中国”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一些人关注。中国市场对驴的需求如何?缺口有多大?记者用数据告诉你答案。

存栏量持续下滑缺口确实不小

驴曾和马、牛、骡同为我国重要的大型家畜。由于驴易养、耐劳、听使唤等特点,它不仅是农业牲口,在古代还是许多文人骚客的代步工具。

驴适应能力强,在全球都广泛分布,个别国家甚至野驴成灾。我国有五大优良驴种:关中驴、德州驴、广灵驴、泌阳驴、新疆驴。记者在东阿阿胶集团养殖基地看到,一头被称为“黑驴王子”的德州驴身高达到1.56米、体重超过800斤,可以与一般的马匹媲美。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和交通出行的现代化,我国驴存栏量持续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6年末驴存栏量为944.5万头,2006年末下降为730.6万头,到2015年末仅剩542.1万头。在这期间,驴存栏量每年都在下降,20年间减少近一半。

与驴存栏量下滑相反,以阿胶为代表的驴产品消费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保健意识的提高而持续升温。据统计,全国阿胶产量约为5000吨,每年需要400万张驴皮。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刘广源介绍,仅东阿阿胶每年驴皮消耗量就达到150万张,即便把全国新出栏的驴全部用上,都难以满负荷生产,缺口部分需要以进口来补充。

驴的稀缺带动了驴皮价格持续上涨。据山东阿胶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前每张驴皮不足500元,2014年突破1500元,2015年平均收购价格超过2600元。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驴皮再次涨价,一张大皮已经超过三千元,活驴价格也从每斤17元上涨到了20元以上。

需求上升繁育太慢缺口难以弥合

驴价格不断攀升,为何没有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导致类似于“猪周期”的过剩现象出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主要原因在于驴养殖周期长、见效慢。

首先是驴的繁育周期长。东阿国胶堂总经理董书光介绍,驴的性成熟周期为18个月,而且一胎只生一个,怀孕周期达到12个月,哺乳期为6个月,一头母驴三年才能产出两头小驴驹,导致驴的数量难以在短期内大量提升。

其次是驴育肥较慢。刘广源介绍,驴没有胆囊,只吃青草和秸秆,用在其他动物身上的添加剂对驴不起作用;即便是使用优质牧草,驴也要长到两三岁才能出栏。这也导致社会资本养驴的相对较少。

第三是“减法”抵消“加法”。济南驴帮集团董事长郑重告诉记者,虽然有不少阿胶生产企业在建设养殖基地,但是农户散养驴不断减少,抵消了一部分养殖基地的增量。同时,在阿胶的带动下,驴肉、驴奶、驴血等产品也逐渐被开发出来,驴产品消费整体升温、市场需求量增大,也使得毛驴供应的缺口难以弥合。

一些企业为满足生产需要,只能从国外进口驴、驴肉和驴皮。记者了解到,进口驴产品主要来自东南亚、中亚、南部非洲、南美洲等地,以驴皮进口为主,活驴进口量并不高。

“有些国外媒体说我们满世界买驴,这是不准确的。活驴进口检验检疫程序复杂、周期长、物流成本高,进来的绝大部分是驴皮。”董书光说,近年也有一些阿胶生产企业坚持使用国产驴皮。“阿胶毕竟是中国的道地药材,我们还是倾向于用国产驴皮。”

完全国产或需等待十年

为推动国内的驴皮供应,部分龙头企业已经着手在国内大规模建设毛驴养殖基地,推动驴扩繁增量。

“中国毛驴养殖的历史比国外悠久,经验和技术都要占优。国外驴皮只能作为补充。”刘广源告诉记者,东阿阿胶正在山东聊城和蒙东辽西建设两个百万头毛驴养殖基地,以“政府+金融机构+合作社”的方式,利用东阿阿胶提供的平台和先进繁育技术,推动当地驴品种改良、农户脱贫致富和毛驴出栏量提升。截至今年1月底,在聊城市建设的100个扶贫养殖场已完成协议签订90%,驴驹已陆续进场。

同为行业龙头之一的东阿国胶堂也在行动。董书光介绍,东阿国胶堂已经在山东聊城、德州、临沂等地建设了部分养殖基地进行育种,产下的小驴驹定向销售给养殖户,企业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成驴。“我们联合一家肉制品加工企业,我们回收驴皮,对方收购驴肉,从而形成了市场闭环,农户的收益也有保障。”他说,国胶堂在东阿县正筹划建设一个千亩毛驴生态养殖基地,加上其他全国的基地,现在可控制的驴存栏量已经达到10万头规模。

毛驴的养殖也逐步引起政策重视。《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兔、鹅、绒毛用羊、马、驴等特色草食畜产品,满足肉用、毛用、药用、骑乘等多用途特色需求;多地政府也出台政策,支持毛驴养殖业的发展。

然而,国产驴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仍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董书光说,驴繁殖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其数量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长。没有两到三个繁殖周期、也就是六到十年时间,进口驴产品填补国内缺口的局面还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键词:驴子缺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