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水边的安新人则对鱼比较了解,他们一般活跃在北京的四道口、新发地水产批发市场。在安新县城经营汽修店的邓帅,有次去北京找朋友玩,才发现这些老乡大部分租住在老旧小区或地下室内,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凌晨三四点就得起来去市场卖鱼。“在家里也赚得到钱,但是市场比较小。北京是大城市,发展空间也大,他多吃点苦,挣到钱以后在家里也可以盖房子了。”邓帅说。
更早的上世纪80年代,雄县人为了脱离农业,不再种地,首选的城市也是北京。张胜民说,当年他们村出去做生意的年轻人,全住在酒仙桥一带,“那时候全是荒地。”这些雄县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一些瓜子、花生和水果。
不过,在张胜民的印象中,这些人里只有极个别的留在了北京。比如他的一位同学,“最早在北京蔬菜市场卖菜,后来搞批发,现在站住了行业,每天飞来飞去的。”更多没有文化、也没有长远考虑的雄县人,只能抱着挣点钱过日子的想法,最后又都回到了家乡。
新区给小城带来了机遇
作为在外闯荡近30年的雄县人,张胜民最关心的不是房产,而是未来具体能够做什么。“听说有坐飞机过来买房子的,我们就乐了。政府这次(控制房价)的措施太好了,对本地人有好处,对未来的年轻人更有好处”。
张胜民告诉记者,他14岁时就辍学去了北京,一开始卖羊肉,后来又去建筑工地当小工,“一天挣4块钱,乐坏了。”2001年时,他曾经干过一年包工头,结果由于不懂管理,底下的人起了内讧,也没有落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