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澎说,广州与北上深之间最大的一个差距是在上市公司数量,这三地的上市公司数量均为广州的好几倍,企业高管多,高收入群体也多,且上市公司的收入比较显性化。
沈小姐大学毕业11年,目前在上海一家外资汽车企业工作,此前曾经在广州的汽车企业工作多年。她告诉第一财经,以汽车行业来讲,广州与上海的收入差距也比较明显,同样一个职位,从广州调到上海,收入一般会高出三到四成左右。相对来说,北京、上海、深圳的工资水平较高,中等收入群体也多,房价也较高,同时这三座城市的高端住宅也就相对较多。
广州的产业结构也是形成差距的一个原因。相比北上深以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打,广州更为传统。彭澎举例,广州存在着大量的专业批发市场,其占比要远高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而这些对于个税收入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很多小微企业就几个雇工,也就很难会缴纳个税。”
加上广州,北上深广四个一线城市的个税收入之和超过40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四成,可见目前我国的个税收入在区域上相当集中。
一二线城市间差距大
北上广深之后,其他城市的个税收入都在300亿元以下,比如苏州和杭州,均介于200亿元~300亿元之间,南京、成都则都是在200亿元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城市之间个税收入的差距,要远大于它们在经济总量和人口方面的差距。比如成都的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大关,相当于北京、上海的四到五成,但在个税收入方面,仅为京沪的一成多。
彭澎说,包括成都在内的二线城市,制造业相当重要,制造业产业的工人收入比较稳定,增速较慢,收入水平也不如现代服务业高。成都、重庆、武汉等二线城市的工资水平要比北上深低不少,可能相同的收入,放在上海是低收入,但放在成都就很不错了。
“我们前年从南昌的一家汽车企业招了一个毕业两年多的小伙过来,当时他在南昌的月收入是4000元,上海就是8000元。而上海这个薪资要在本地找到合适的人已经挺困难了。”上述外企工作的沈小姐说。可见,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
是否要全国统一纳税起征点,还是分区域来定,一直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彭澎认为,分区域的话,如何划分也是个难点。例如,虽然广东是第一经济大省,但省内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差距实在太大,“像粤西、粤北,如果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那这些地方基本无法收缴个税。需要因地制宜,相应的不一定要把起征点提高,而是可以考虑降低税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部分重点城市的个税收入数据尚未发布或者不详,在此只选取部分城市比较。其中,杭州的数据为预计数。
表:部分城市2016年个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