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求解总书记之问——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2017-03-10 10:10:26  长安街知事    参与评论()人

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习近平

早春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料峭寒意中视察北京,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亲自作出指示,给首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求解总书记之问——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这是总书记三年里第二次考察北京工作。2014年2月26日,是首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那一天,总书记对北京发展提出殷切期望,明确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北京要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确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

求解总书记之问——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当时发展步履日益沉重的首都如何轻装前行,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

求解总书记之问——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由是,北京从聚到疏,开启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转变,随后又计划建成全国的工业中心、经济中心。北京头顶上被称之为“中心”的帽子越来越多,政治、文化、医疗、教育、科技、金融……都是中心。

求解总书记之问——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饶强摄

特殊的地位,使北京拥有超常的“人气”。超常的“人气”又使北京深陷“大城市病”:房价高涨、交通拥堵、蓝天难见、水源短缺……北京,以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应对着无限的需求。

求解总书记之问——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孙戉摄

以水资源为例,2016年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为161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0,比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极度缺水警戒线还差很多。而在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城市里,人口却接近“天花板”,核心区人口密度超过2.3万人/平方公里。

求解总书记之问——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方非摄

一个浮肿的巨人,必然步履艰难,很难走远。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没有退路!

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北京市委大院的当天下午,市委常委会立刻召开扩大会议,迅速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在哪些地方应有所作为,哪些地方有所不为。

此后,北京市委召开的历次全会,都将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课题,作为重中之重。北京的决策层,打破了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把首都发展放在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大棋局”中。

求解总书记之问——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戴冰摄

上至市领导,下到街巷村镇的基层党员干部,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的问题,统一了认识。

北京“超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要素处于“紧平衡”状态。问题多,根源在于功能过多。

三年来,北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在国家战略统筹下,依托京津冀乃至更广阔的空间,瘦身健体,走出了更大的天地。

何山摄

2014年7月25日,北京开出了全国第一张新增产业禁限清单,建材、造纸、纺织等一般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赫然在列。一年多时间里,7400余件业务直接在工商部门登记环节被“卡掉”,而它们本可换算成喜人的GDP数字。

方非摄

2015年1月中旬,“动批”天皓成市场送走最后一批商户,10个月后,一个“金融创新中心”在此落户。2016年春节前,聚龙市场、金开利德等批发市场又相继闭市。产业升级后,“动批”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产值将从6000万升至160亿。这无疑为瘦身健体做了最好的注解。

方非摄

新中国成立,北京从“一穷二白”点滴积累,有了纺织业、机械加工业、炼钢业,而后又有了汽车制造业。这是半个世纪积攒起来的厚重“家底”,却不能再抱着不放了,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心态,才能实现凤凰涅槃,像做外科手术一般,痛撤“家底”。

曾经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疏解了,北京工业的象征——首钢疏解了,北京现代四工厂已在河北沧州黄骅正式开工。而对于高能耗、高水耗、有污染的项目,北京不甩包袱,就地淘汰。到今年,共要退出污染企业1200家。

疏解非首都功能,不是限制北京的发展,更不是不发展,而是要使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瞄准产业高端,剥掉白菜帮,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2017年,北京市人代会结束后,一项名为“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专项行动立刻拉开了序幕。

北京常住人口从解放初的约200万,增加到2014年的2100多万;汽车保有量从当年的1757辆增加到目前的560余万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中,1000万、1250万、1800万……人口“红线”一次次被突破。

戴冰摄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以环境污染为代表的“大城市病”,成为北京不能释怀的最大焦虑。

2014年总书记视察之后,北京迅速出台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现在城六区禁限新增产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已经提高到79%。当年年底,完成了300座锅炉改造,五环内基本无燃煤锅炉。

常鸣摄

北京又几次修订完善空气污染应急机制,强化应急措施。2015年12月7日,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发布。“红警”之下,500多万辆机动车执行单双号限行行驶,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2000多家企业停限产,3500多个工地停止了室外施工……

孙戉摄

由于措施坚决,2016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与2012年相比累计下降了23.7%。

方非摄

在一次次紧急应对中,政府的行动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不少小伙伴都呼吁:“我们不能一涉及自己的利益就跳脚,每个人都需要行动与付出,而不是指责与抱怨。”

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这一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力度更大:全年再压减燃煤30%,燃煤总量由现在的1000万吨降至700万吨以内。

要根本解决雾霾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有耐心和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既不回避问题,也不过度承诺。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只要全社会共同治理,大气质量会一天天好起来。

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牵头的科研专家团队仅用72小时,就攻克了检测出寨卡病毒试剂的技术难关。

戴冰摄

在素有“计算机视觉奥林匹克”之称的图像识别国际大赛上,一家来自北京的高科技企业“商汤科技”接连击败谷歌、微软、三星等国际巨头,问鼎冠军。

在研发投入占比连续多年超过7%的强力推动下,京东方2015年实现了全球业内专利申请量、产品首发覆盖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占有率等五个“世界第一”。

科研水平、高端经济结构、创新辐射、国际资本吸附……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北京都已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关键枢纽,实现着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

邓伟摄

向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进发,是总书记对北京的期盼。作为首都,北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方面作出更大担当。

罗伟摄

以科技创新为纽,北京自身的转型升级也步伐渐频。

如今,中关村西区一带已压缩电子卖场和购物中心零售营业面积55万平方米,疏解2100多家商户。疏解腾退出来的“黄金宝地”,全都被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高精尖项目填补。

和冠欣摄

依托中关村科学城、昌平未来科技城、怀柔科学城三大科学城建设,北京正全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规划中,北京定位成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大脑”留在北京,“肢体”向津冀伸展,整个京津冀区域,形成一条以原始创新为龙头的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巨链。

在怀柔科学城,全球最顶尖的大科学装置在此落户,其中一个名为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可以模拟地球系统圈层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或将在探究雾霾成因、推算雾霾治理手段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厉害了我的北京!

和冠欣摄

北京,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新路。

经初步核算,2016年,京津冀地区GDP合计74612.6亿元,占全国10%。

“一加二大于三”。三年来,北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加快布局先进制造业,河北全面承接京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从燕山脚下到渤海之滨,一场打破地域藩篱、谋划协同发展的重大变革在幽燕大地上涌动、萌发。

孙戉摄

2014年底,京港澳高速河北段经过改扩建,正式通车;2015年7月,京新高速连接线通车;2015年底,北京大七环张承段开通,断头路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通衢大道。

孙戉摄

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签署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协同治污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北京、天津不断加大投入,支持河北四市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淘汰锅炉,压减燃煤量。

三年来,北京科技企业不断向津冀地区延伸和辐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半年就引来39家高新企业入驻,2016年北京企业在津冀投资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35倍。

与此同时,北京的医疗、教育资源,按市场规律合理配置,更多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幸福。

积水潭医院进驻崇礼,合作建立中国冰雪运动损伤治疗研究中心;301医院进驻涿州,建设亚洲最大肿瘤医院;北京实验二小与迁安第六实验小学签约,远在千里之外的迁安学生,可以实时点播北京的课程;北京化工大学投资19亿元,在北戴河建设校区,成为入驻的第一所首都高校……

北京市领导说,我们要以嫁女的心态对待疏解的企业。不仅要送一程,如果他们遇到什么困难,还要帮助他们解决。教育、医疗的输出,不仅服务了河北、天津的发展,也为北京疏解企业保驾护航。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京津冀城市群,不仅承载着京津冀人的梦想,也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一起,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年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充分体现了对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热爱和对2100多万首都人民的深厚感情,体现了党中央对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总书记之问,北京人边思考求解、边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北京东部,一个崭新的智慧型宜居城市正在孕育。三个月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结构封顶。行政办公区、商务中心区、文化旅游区三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进行。今年底,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

蔡代征摄

我们要建设一个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一个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

饶强摄

我们要跳出北京看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孙戉摄

(责任编辑:任冲 CN06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