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经济重磅信号:国企利润恢复性增长

2017-02-28 13:16:56  第一财经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中国经济重磅信号:国企利润恢复性增长

一面是延续近两年利润负增长,一面是价格下调导致了能源、原材料和电信行业企业利润直接受到冲击,当人们正在对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业绩担忧之时,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呈现在面前:

一举结束两年利润负增长局面,占中国国企绝大多数的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2016年实现了利润增长6.7%,创出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在利润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同时,利润来源也发生重大变化,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等行业利润比重显著上升,结构优化成为新趋势。

V形反转显示实体经济渐入向上空间

来自国资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呈现“四个优”。

一是主营业务止降回升转型优。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3%,一举扭转了2015年下滑7.8%的不利局面。

二是利润总额由降转增效益优。全年利润增速6.7%,终止了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还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三是利润率上升质量优。全年主营收入利润率5.03%,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扭亏成效优。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减少了475户,国企亏损面比2015年减少了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了1.7%。

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

这样的亮眼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地从“低谷”中踏实走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实体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在“三期叠加”影响下,以国企为代表的中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月度的国有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增速从2014年10月开始就出现了负增长,进入2015年后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

没有足够利润的支撑,企业无法实施扩大再生产、职工难以实现收入稳步上升、改革的进程也会受到影响。正是从这样的低谷起步,国企职工上下用了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多方举措共同发力,才使利润降幅逐渐收窄,并在2016年第四季度实现了累计利润增速由负转正,还将这一趋势延续到了2017年。

“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变化并不一样,资本市场的扭转可能是瞬间变化,而实体经济的向上爬升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艰苦地努力。”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对第一财经分析,去年第四季度国企利润增速转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显示实体经济在这个时候,已经走入了向上的空间。

结构优化促进新动能培育壮大

在利润回升的同时,结构优化成为新趋势,国有工业企业利润集中在能源、原材料等少数行业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利润总额排名前三位行业的利润集中度由2015年的75.8%下降到2016年的65.2%。国有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实现利润占比一举上升至71.4%,比2015年提升了15.8个百分点。

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沈莹表示,这一轮改革的重点正是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经济下行的时期,传统重化工产业产能过剩,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迫切需要结构调整。前些年石油、煤炭等能源行业利润占比大、效益贡献多,与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匹配。随着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加,这就需要调整结构和转型。

目前,新动能、新热点正在国企内部集聚。其中,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等行业已经连续三年进入到十大盈利行业。电子工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

沈莹说,这体现了结构转换过程中新动能正在培育壮大,结构在优化,这也是经济企稳转好的基础。

利润回升印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

国企走出低谷的这两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并践行的两年。除了经济转好、市场转暖、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等因素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效益,这才是国企复苏动力最稳固的来源。

在张春晓看来,在这个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落地措施是“三去一降一补”,而“三去一降一补”的核心运行平台就是国有企业。“国企改革挺进多少、三去一降一补落实多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多少、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多少、小康社会建成多少、这里面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

改革往哪儿走,效益就从哪儿来,不少国企增收扭亏实践都验证了这一命题。

从改革要效益,首先就是对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

煤炭、钢铁等行业是这两年落实“去产能”的主战场。因受多种因素围困,国有煤企之一的兖矿集团在2013年上半年曾亏损近13亿元,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在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煤炭企业亏损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国家出台一系列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政策措施终让兖矿在改革中扭亏为盈。

兖矿集团董事长李希勇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化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牛鼻子”。兖矿开展“瘦身行动”,经过两轮机关机构改革,集团整体机构数量减少50%;开展人力资源“五项整顿”,年节约人工成本18亿元。

从改革要效益,就是要持续向内看,降本增效不能停。

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全国国企广泛深入开展“成本管控、效益否决”专项行动。2016年中央企业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0.5元,宝武集团、中煤集团等14家企业成本费用同比下降超过10%。3家航空企业压降销售代理费用61亿元,3家石油石化企业桶油操作成本降低1.3美元。许多企业通过加强集中采购推进降本增效,中国中车、东方电气分别节约采购成本21.9亿元和13.8亿元。

从改革要效益,还要持续对外延展,市场开拓不止步。

最近两年,全球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波罗的海指数低位徘徊。宁波舟山港发挥实质性一体化优势,加强体系内各码头间互动,紧扣业务重点,有力出击,保持了散杂货运输高位运行。不仅在打造全国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还加强了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沟通联系,促进原油货源回流。

从改革要效益,最终要让企业效益变成社会效益,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为了贯彻国家“提速降费”的改革要求,2016年中国电信整体流量资费在2015年下降33%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7%,两年下降了57.4%,流量每兆(MB)价格降至5分钱。在降价的背后,企业靠内部挖潜真正实现让利于民。2016年,中央电信企业压降销售费用418亿元,销售费用占营收比控制在14%以内。

张春晓表示,国企改革的实践一直在践行中央的政策方向,中央的改革措施一直在国企改革中落地生根,“国企的利润回暖,说明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对的”。

深化改革是国企效益继续复苏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进入2017年,国企效益的继续回升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国企所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骨干力量,有了国企利润恢复所显现的实体经济振兴前景,中国经济才能走得更稳健。

从年初市场情况分析看,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但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

宏观方面,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国际贸易低迷,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国内方面,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仍较突出。企业自身方面,解决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尚需下苦功夫,依然存在一些改革难题需要破解,企业供给侧改革任务艰巨繁重。

面对这样的形势,只有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大力调整布局结构,持续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强风险管控,狠抓国企改革“1+N”文件在企业落地,才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国企效益的继续提高。

沈莹也强调,2017年国有企业要加快各项改革措施落地,释放改革动能,为供给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破除障碍,为振兴实体经济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键词:国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