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让“光明”的梦想落地生根 80后女博士王瞾的创业路(2)

2017-02-09 11:2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王曌已独立或联合申请各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0余篇,其中PCT国际发明专利2篇。如此高频高质的创新,是她从未设想过的。从一名普通研发人员,到技术总监;从高校的女博士,到硕果累累的80后创业者,国家支持“双创”的良好环境,让王瞾与她所在公司一起迅速成长。

据解江冰介绍,第一代产品普诺明A1-UV人工晶体上市三年来,销量已达13万片左右,而公司完成三轮融资后预计2019年上市。“创业型公司,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如今,王瞾带领一支十余人的研发团队,向着更高目标前进。在不断产品创新过程中,她的个人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曾作为项目负责人跟台手术辛苦一上午累至低血糖,也曾为新产品的临床实验忐忑而整夜不眠。创业工作挑战与成就并存,而这正是王瞾感受的人生意义。“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第一次植入人眼,患者术后第二天视力恢复,我觉得真的是太有成就感了!”

高视野、广平台让人才留下来

如果说,是80后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梦想,让王瞾选择了放手一搏南下创业;那么,北京昌平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土壤,则将她留在了这里。

王瞾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陈丽摄

2015年,王瞾通过北京市双高人才引进政策正式落户北京。这一年,她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骨干人才”、“昌平区十大优秀青年”,成为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第一批专家陪审员。2016年,昌平区政府更将她推荐为年度“北京榜样”。一系列的资源和机会,让王瞾感慨:“高视野、开阔的条件对我自身的成长,帮助特别大”。

作为更原始的创业者,“海归”解江冰也由衷赞叹国内创业环境“比国外更好”。他表示,将公司厂址选在中关村昌平园,是由于昌平注重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上下游互补效应显现,加上园区的房屋补贴和人才政策,让这里成为潜心科研的好地方。

创业之初,王瞾曾暗下决心:加入这家公司,它很好我也跟着好,它不好大不了我重新开始。从最初的7人,到如今的150余名同事和两栋投建的新厂房,人生的这场踮起脚尖触碰的梦想,已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丁勇 CN00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