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对媒体证实,中国一艘潜艇在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返程途中停靠马来西亚进行休整和补给,这也是中国潜艇首次访问马来西亚。此前,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官方推特在5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海军一艘039型常规动力潜艇和远洋打捞救生船“长兴岛”号访问了马来西亚。
中国海军潜艇访问马来西亚
对于这件事,国内媒体和外媒的报道方式与角度可谓截然不同。在外媒眼中,其绝非解放军潜艇访问并在马来西亚停靠补给那样简单,而是中国水下战力发展和为在印度洋扩张势力而做的准备,一些报道中的遣词用句对中国可谓十分不友好。那么,从地缘和大国关系的角度来说,中国潜艇停靠马来西亚究竟有何意义?哪些国家或将因此感到“胆战心惊”?请看花熊的分析:
马来西亚海军官方推特截图,称中国潜艇为“长城”(常规动力潜艇代号)
加强在南海外缘部分的力量存在——中国或将有位置更加理想的海上补给点
长期以来花熊始终认为,当一国提出对某片地域或海域提出主权声索,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在于该国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对主权声索区域形成强大的控制力。换句话说,在谈及主权之前,要先认清自己有多大控制力与影响力,只有具备相当程度的实力与控制力,才有底气谈“主权”二字。
对于中国,近年来,解放军海空实力不断扩充,南海人工岛礁工程也一个个完工并形成规模,中国对南海的实际控制力比起十年前可谓有了飞跃性的提升。而控制力提升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对南海的南部、西南和东南海域,即相对较远的南海边缘地区,中国力量由过去的鞭长莫及发展到今天的游刃有余。
中国海军舰艇在南海海域巡逻
当然,所谓的“游刃有余”也只是相对而言。原因很简单,虽然中国用于南海巡逻与执法的舰船在性能上已经可以到达并在南海边缘海域展开巡逻,但舰艇的自持力绝不会是无限的。于是问题来了,即这些长期巡游南海的舰艇该如何补给。
对于一些中小型舰船,通过停靠在一些人工岛礁港口,以进行食品、淡水、燃料等补给,并进行简单的休整维护,这并非不可行。然而,这些远离内陆的人工岛礁也并非自给自足,驻岛人员的吃喝穿住同样依赖于内陆派来的定期补给舰来维持。
驻岛人员也同样依赖于陆地基地运送过来的补给物资
而且,越是靠近南海边缘海域的岛礁,其补给难度和获得的物资数量往往也就越少,这就导致其能分给巡逻舰艇的物资量将更加有限。因此,若想用人工岛礁那点可怜的物资量来维持那些长期远离港口的巡逻舰艇的海上自持力,其只是一种近似“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在花熊看来,马来西亚港口对中国军舰的开放正是为中方大大缓解了这一难题。从此次解放军潜艇停靠的哥打基纳巴卢港的位置来看,其与中国在南海的数个人工岛礁的距离都未达到500公里。
哥打基纳巴卢港的位置极为优越
相比起从南海南部边缘海域返回海南岛或西沙基地,花费半天或一天的路程时间,直接来到马来西亚进行补给与休整要快得多。而若南海出现紧急状况,于马来西亚港口休整中的中国舰船也可快速到达事发海域,比从靠近沿海地区的基地出发也要快速很多,可谓尤为理想的选择。
所以说,出于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港的天然优越位置,中马签订的这份使用协议对于中国绝对是益处多多。
进入哥打基纳巴卢港的中国海军潜艇
马来西亚港口的强大辐射作用——中国或已开始“远交近攻”策略
众所周知,军事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和平时期,军事于大多数时间也是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因此,对于中国潜艇停靠马来西亚港口,我们也不能仅仅从军事角度去解读。在花熊看来,随着马来西亚向中国军舰开放港口,日本和新加坡或将是“最不自在”的两个国家。
近年来,日本安倍政府毫不掩饰介入南海问题的野心,从政治、经济和军事角度多方入手,欲搅浑南海,而其中的一大“成果”就是从越南那里获准使用金兰湾。提起金兰湾,无论是位置,还是水文水深条件,其都可谓是对南海有着不小影响力的一个关键点。借助金兰湾,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中大型战舰可快速进入南海海域。
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停靠越南金兰湾
然而,随着现在中国军舰获准停靠马来西亚的哥打基纳巴卢港,加上中国于南海内部已建设完成的一些人工岛礁,其等于从南北两个方向对金兰湾形成了近乎“钳制”的作用,对冲了金兰湾向南海方向的军事影响力。换句话说,若单纯从军事领域来看,从金兰湾出航的日本军舰或受到解放军自南北同时施加的压力。
因此,日本好不容易通过种种政治和经济手段得来的金兰湾使用权,很快就已经出现了“贬值”,这恐怕是安倍政府意料之外却又无可奈何的。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意义重大
至于新加坡为何也将感到不自在,原因就更加简单明了了。随着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身为沿线国家之一的马来西亚与中国进行合作,等于搭上了中国“走出去”的这班车,可获得不少实惠。
同时,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身为邻国,皆遏守重要的马六甲海峡。然而,如果中马两国进行深度合作,于马来西亚建立起规模和功能都更加强大的港口。那么,那些原本在新加坡进行货品装卸和分流的船只很有可能大批转至马来西亚进行作业。也就是说,新加坡赖以生存的一大“饭碗”或将受到冲击。
新加坡遏守马六甲海峡
花熊过去曾提到,依靠扼守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位置,新加坡成为国际海运大宗物资的绝好交割点,这是其天然优势。也正因如此,物流业、银行业、房地产业等大批相关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我们反过来想,相比起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尤其是可利用面积)都要充足得多。借助中马经贸合作、中国投资马来西亚港口,以及搭上中国“一带一路”这班车,即使马来西亚照猫画虎地学习新加坡,只要其也能利用港口形成同样的产业链条,其或将对新加坡产生巨大压力。没办法,这就是人口和国土面积不同带来的天然压制力,是国家体量的具体表现。
访华期间的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
如同花熊在《强占南海岛礁中国为何没同马来西亚翻脸?》一文中提到的那样,中国或以“远交近攻”思路应对南海问题。尽管中国和马来西亚在南海也存在主权纠纷问题,但其始终处于相对理想的可控状态,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关系。借此,中国可按轻重缓急的顺序,集中力量优先处理与较近位置的南海主权声索国(如越南等)之间的矛盾。
所以,尽管中马同样有纠纷矛盾,但当前阶段双方合作依旧是利远大于弊,我们又何必不用“远交近攻”的方式稳妥地处理和运营南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