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关于教育,这是习近平的最新思考(3)

2017-01-02 21:58:29  侠客岛    参与评论()人

5马克思主义是高校鲜亮底色

关于教育,这是习近平的最新思考

"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要下大决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应该提倡各种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切磋交流,提倡对各种思想文化广纳博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

岛评:学术有流派,真理越辩越明。毋庸讳言,现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育,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失语”、“僵化”、“边缘”等窘境。

事实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过了历史与实践的考验,常读常新,并不断发展更新。若要抽出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实事求是”——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开放的理论系统;不是坐而论道的空中楼阁,而是与实践紧密结合;不能停在原地吃老本,而是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英国学者伊格尔顿说过一句令岛叔印象深刻的话:“连一行马克思都没有读过的人都敢嘲笑马克思。”如果能真正翻开马克思的著作,看一看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的不同流派和延展,你就会发现,西方现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如萨特、福柯、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无不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开卷有益,要不,你也去找来看看?岛叔可以保证,马克思这个大胡子,跟你想象的绝对不一样。

6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过程

关于教育,这是习近平的最新思考

"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岛评:四书中的《大学》,开篇就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于“德行”的追求,中国古人孜孜不倦、景行行止。要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

在今天,当我们谈到“德育”的时候,就是在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这24个字,并不是一套抽象的符号,而是有指向的,并且是有土壤的。比如“爱国”,怎样才是爱国?这首先就需要对传统历史、革命史、党史有正确的、扎实的认识。这恰恰也是目前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短板。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从了解中国开始。

7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

关于教育,这是习近平的最新思考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教师要精心从教、学生要精心学习,通过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过程也是学生锤炼心志的过程,学生的不少品行要在学习中形成。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而其基础在于学校办学方向和治理水平。"

关键词:习近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