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民营大佬“跑路”美国背后:税收负担太高(2)

2016-12-20 06:57:16  未来网    参与评论()人

岛妹整理了过去十年的税收收入增速与GDP增速,趋势大体一致。但在绝大多数年份,税收增速都远高于GDP增速。例如,2010年后的5年,经济增速下滑,下行压力增大,企业也遭遇了成本升高、利润下降的现实困境,然而除了税收收入增速依然高于GDP增速,直到去年,随着大量企业盈利能力继续下降、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更为严重,税收收入增速才略低于后者0.3个百分点。

由此,即使各方数据由于口径、测算方式不同,但大家的基本判断一致:目前企业的税负成本的确居高不下。

更现实的问题是,在企业税负普遍较重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常常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对于国有企业,国家经常给予返税。一些垄断型央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税负主要转嫁给了中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若剔除企业规模和业务类型特殊的央企,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率,明显高于地方和部委所属国企。

出逃?

除了税负,中国企业选择往外走,还有诸多原因——

国内要素成本上升。首先便是土地这样的稀缺资源,宗庆后就曾吐槽:现在工业用地的价格需要几十万、上百万一亩,这么大的投资成本谁去投?

与此同时,水电气等能源价格却始终坚挺。在原材料等成本基本稳定甚至下降时,这类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不降反升。人民日报就曾报道,一些企业即使一个月不用电、同时向供电部门报停,也要交变压器基本电费数百万元。

制度性成本,如环评、能评、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审批,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费用成本,哪项都低不了。

产权保护。长久以来,产权保护不到位成了企业家的心病。无恒产者无恒心,产权得不到保护,谁又能认真经营?一些地方,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的钱可以作为商业纠纷草草处置了事,民营企业欠国有企业的钱就被认为是侵占国有资产,叫人如何不心寒?

曹德旺“跑路”背后的真问题:企业税收负担太高

政府公信力。 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PPP项目中,签约前答应得很好,签约后却遇到承诺缺失、不讲信用,让一些民营企业吃了亏,对营商环境更缺乏信心。还有的是前任地方领 导签的合同,新官不理旧账。虽然根据法律原则和合同法,只要合同条文内容没有违反法律前提下,代表个人签订的与是否在政府任职无关,若存在法律履约能力的 应当执行合同。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民企地位弱势,想要主张权利常常岂是那么容易?所以,企业前期投资打水漂的事情屡见不鲜。

执法随意性。岛妹有朋友在地方自己创业当小老板,私下里吐槽,现在的许多企业,单说消防设施这一项,如果真按照要求做齐备了,恐怕没几个能活下来的。现实情况常常是大家都不合格,相关部门检查时,自由裁量权很大,会不会被处罚,就看企业自己怎么“运作”了。

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成本。当年赃款烧坏点钞机的马超群,身为地方供水公司的总经理,区区科级干部,何以在其家中搜出赃款一亿多?媒体报道,企业落户当地,不掏钱就通不了水。相比看得见的成本,这看不见的成本更让企业心惊肉跳。

一些地方政府的态度也不得不说,“宠爱”虚拟经济,而对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爱答不理。虽然发展不能唯GDP,但考核时依然有“稳增长”的考量,怎么能够既生态绿色、又有高利润?于是,金融、房地产等“高富帅”行业就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掌中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