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两个最重要智库联手开会 都说了些什么?(图)

2016-12-19 08:04:00  参考消息    参与评论()人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7年经济工作。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走势?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有何深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充哪些新内涵?

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主办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多位权威专家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勾勒出的明年经济发展新图景。

本文摘编自《新华网》相关报道

发挥喉舌耳目智库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2016-2017年中国经济年会上的致辞

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

12月17日,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在大会上致辞

尊敬的培炎理事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受蔡名照社长委托,我代表蔡名照社长致辞。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共同主办“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经济主管部门领导、著名经济学家、行业领袖、经济组织和机构负责人和新闻界济济一堂,就“围绕主线、着力攻坚、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这一主题,共话中国经济新方位,共谋中国经济新图景,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此,我代表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年会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欢迎!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引领中国经济拨开迷雾,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向世界传递出坚定的发展信心。

2016年是全球政治动荡多变的一年,是世界经济困难重重的一年,也是“黑天鹅”事件频频出现的一年。中国经济在阵阵寒意中逆势而上,在内外挑战中平稳运行,赢得来之不易的良好开局,呈现出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的“新气质”。

一方面,“稳”字当先,实现经济增长稳、就业物价稳、收入消费稳、全年走势稳的总体目标,实现缓中趋稳、稳中蓄进、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新”风扑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保持10%以上增速,新旧产能转换加快,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新产业新经济破茧而出,新动能新活力加快孕育。

当然,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困难问题不可低估。

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昨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做好明年和“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首要的是进一步深化认识、保持定力。面对经济运行中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稳促进、以进求稳,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重心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这个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在经历持续6年的增速放缓后,中国经济处在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时期,只有积极推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新的跨越。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主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硬仗和大战。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坚定不移、更加精准地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等四方面任务,才能使中国经济“化茧成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再上新台阶。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华社新闻报道的“重头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华社将更好地发挥“喉舌耳目”和智库作用,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广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中国经济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量的舆论支持。

同志们、朋友们!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许多用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新课题。这不仅对经济学研究提出新挑战,也为创新经济学理论提供新机遇。把脉中国发展,诠释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气派,必将产生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者、大成果、大智慧。

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要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更好地集众志、聚合力。期待我们在接下来一天的讨论中,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充分发挥智库的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最后,预祝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新华社强强联合将发挥集成效应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魏礼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魏礼群主持年会开幕式和主论坛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前来参加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

2016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特别重要的一年,将要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之年。

昨天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16年经济工作,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2017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宏观政策和重大举措,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现在,各地区各部门、各个方面都在深入学习、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这次中国经济年会就是深入学习领会和解读宣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部署提供智力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以来,已经举办过六届中国经济年会,本届中国经济年会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两家共同举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国家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也是一家高端社会智库。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两家都是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建设单位。两个高端智库强强联合举办论坛,可以更好发挥智库在重大问题研究、舆论引导等智库功能方面发挥综合优势和集成效应。

参加今天年会的有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智库研究人员、企业家代表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本次年会分为主论坛、三个平行分论坛,与会嘉宾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下面,首先有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同志发表致辞。

供给侧改革抓住了“牛鼻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

图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致辞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尊敬的周树春副社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中国经济年会。大家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刚刚闭幕,今天大家就共聚一堂,共同学习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2017年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献计献策,这非常有意义。

自去年党中央提出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今年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目标任务均已提前并超额完成。前10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2.8%。产能过剩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已经取得成效。

去杠杆方面,市场化债转股政策不断完善,债转股试点项目已经开始落地。房地产去库存进展顺利,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1亿平方米,已连续9个月下降。关于“一降一补”,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和降低社保费率,全年减税降费将超过5000亿元;通过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和制定PPP工作导则加大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升级改造等重点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不断加大。

应该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重点领域进行攻坚、深化改革的经济工作思路,抓住了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问题交织的“牛鼻子”,中央将明年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力求稳中有进,进中有好,我认为非常正确。对于明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是把握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我们看到,当前经济保持短期稳定增长与深化中长期结构改革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产业周期性过剩与绝对过剩并存,供求不平衡、不协调状况十分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资源错配与要素扭曲十分重要。

但侧重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稳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树立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同样非常必要。近期外贸形势好转、CPI、PPI涨幅回升,虽有外部需求改善的影响,但我想也是实施稳中求进的需求政策正面效应开始显现,这为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

二是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变化增多,前三季度GDP增速都保持在6.7%,进入三季度后工业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指标都在增长,近几个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24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经济企稳态势日渐明朗。经济企稳为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

尤其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和降杠杆方面,在按照市场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和环保标准调整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要积极补足部分行业产能不足的短板;在推进三四线城市房产去库存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度攀升的势头,防止房市泡沫化,推动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在实现债务总体可控目标的同时,也要推进债务结构优化,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负债、尤其是国企债务去杠杆。

总体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总格局,而且还要在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运用多种政策手段降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放大改革中积极因素的正面效应,实现稳中有进。

2017年深化供给侧改革

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发表演讲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老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参加中国经济论坛。根据会议安排,让我解读,我觉得解读这个题目太吓人,所以我就学习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谈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主要谈四方面:一是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今年经济形势总的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八个字来概括: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之所以说是缓中趋稳,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高速这个台阶上比去年虽然有小幅放缓,但是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季度之间非常平衡。前三季度,大家已经知道增长了6.7%,预计全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11月份数据已经出来了。这是符合预期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在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当中,复苏仍然乏力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我觉得这样一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同过去两位数相比算是中高速,但是同世界上各大经济体相比已经算是高增速。之所以说是稳中向好就是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经济结构在优化,创新的支撑作用、消费的拉动作用等都在进一步增强,就业岗位持续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基本上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也有所好转,这些方面的积极变化正是党中央所期待的一些变化。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作了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四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策框架,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做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还不太适应,我觉得现在企业、市场、政府越来越习惯于在新常态下发展了。

第二,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形势,要求经济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这四年多来,党中央对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创新驱动发展、能源革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第三,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中央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同时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刚才说的这三个方面或者三件大事,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回答了怎么看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经济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决策,解决了在新常态下干什么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了在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究竟怎么干的问题。

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判断、一系列的决策和思想方法是符合实际的,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样一个方向继续发展。

第二,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这样一个年度背景下做好经济工作,首要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已经提了很多年,我记得大概有四年,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但是稳不是不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来奋发有为。

按照这样一个总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还要把握好这样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去年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今年拓展为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坚持宏观政策要稳,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这主要是为了稳定大局,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的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这样一种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虽然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明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三,加强预期引导,稳定大局必须重视引导好预期。要通过两个方面来稳预期:一是通过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来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同时,另一方面要通过在政策上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来稳定市场预期。第四,社会政策要托底。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的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方面,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努力推进,应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供给侧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工作层面出现的问题表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

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需要把握好两个逻辑:第一,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这也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指出的。第二,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虽然有政策上、工作上的一些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的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政府没有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内涵是三个方面:第一,最终目的是满足需要,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二,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第三,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体制机制,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领引导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劳动力能力,潜在增长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作为抓手取得了突破成效,比如PPI由负转正,54个月的连续下降由负转正。企业利润增长在提速,部分行业的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的理念和行为等等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总的要求是总结今年工作,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的进展。去产能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这两方面是去产能当中的突出矛盾。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也就是说去产能不仅仅是钢铁和煤炭,要扩围,但是办法必须是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

去库存要因城因地施策方针,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做到四个结合,同促进一亿农业人口市民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更好的结合起来。

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去杠杆和降杠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总杠杆率而言,去和降可能有所不同,因为短期之内总杠杆率可能是降不下来的,但是去杠杆更是一种政策的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否则像现在这样一年要付利息就要吃掉当年新增贷款和当年新增社会融资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新增支持GDP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是终究不可持续的,借新还旧,借新还息,最后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循环。所以要控制总杠杆率。

就企业杠杆率而言,要坚定去杠杆的方向,也要试试再在的降低企业杠杆率,否则像现在这样,企业负债100多万亿,按照4%的利率计算,一年支付的利息就是4万亿,相当于2015年全年GDP增长总量。长期下去会掏空实体经济,提早进入产业空心化的时代。企业降杠杆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这个文件正在做。第二,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第三,加强对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的约束等等。

降成本要在减税降费降要素成本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要提高劳动力的市场灵活性,同时要推动企业眼睛向内来降本增效。

补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既要补硬的短板,也要补软的短板,既要补发展短板,也要补制度短板,不能单纯从保增长、扩投资来入手补短板,否则补短板就变成一个筐。

第二,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十分迫切的,现在总量过剩,但是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方向上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同时在源头上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这样从根源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政策上要积极稳妥的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加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的消化工作。在市场主体方面,要通过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等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使之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支生力军。在产权制度方面明确农村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国家也只能和必须依靠实体经济。这一战略思想必须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

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质和量的关系。在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振兴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去产能,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只有低质产能才会过剩产能,成本上升劣势只能用产品质量实现对冲,所以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二是新和老的关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要注意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要支持双创,支持新产业、新企业的成长,也要支持老产业、老企业,因为传统产业其实永远都是增长的主体。传统产业和老企业只要瞄准国际同行标杆,推进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其产能就会变成满足需要的优质产能,否则就会变成过剩产能。

三是内和外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扩大开放,继续依靠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现在制造业外资“进”在减少,“走”在增多,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是大和小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要优化产业组织,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提供条件,支持他们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针对今年以来房地产泡沫扩大的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和“三去一降一补”当中的房地产去库存相互补充,房子本来是给人住的,在一个稳定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下,也可以作为投资品购买来出租,通过收取租金来取得回报。但如果政策不当,特别是制度不完善,住房的投资属性很容易演变成投机行为。所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

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金融政策宏观上要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主购买,严格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性住房。土地政策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限制和低效用地。

在住房租赁政策上要坚持购租并举,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培育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的租赁企业发展。在市场监管政策上要加强住房市场的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高泡沫和高库存并存的局面,必须调整和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空间结构,功能集聚过大、人口压力过大的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中小周边城市的发展。

第四方面,关于明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完成明年的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推进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改革。

第一,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这几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改革试点。第二,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撰民法典,加大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究,纠正甄别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第三,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直属责任划分方案,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的方案。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进民营银行发展。此外,还要完善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方案,扩大对外开放。在改革的推进机制上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同时既要抓好重大改革的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就是我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己学习的一点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下限是就业,上限是物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发表演讲

很高兴来参加这次中国经济年会,尊敬的曾培炎董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昨天上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做了工作部署和总结讲话。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今年经济工作的圆满收官,也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良好开局。

我的题目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现在各个部门正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开部门的专题会议,今天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开会,我从会上过来的。国家统计局将在12月下旬召开全国统计工作会议,都是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下面我就这个题目从六个方面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第一,要把握大逻辑。即要把握新常态这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当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央已经有文件、领导同志的讲话,都讲得很深刻了。我理解,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实现要三个转,一个是速度转轨,一个是结构转型,一个是动能转换。

速度转轨就是要从过去的高速度,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将近30年实现了平均10%左右的高速度,在目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转为中高速。那么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过去一年经济的特点用了这么几句话: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出现更多积极变化。这个缓中趋稳从速度来看,前三季度都是6.7%,这肯定是一个稳的态势,实际上这个“缓中趋稳”从同比看都是6.7,从环比,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用同比,和去年同期比,也可以和上季度比,其实国家统计局也同时公布了环比的速度,但是大家并没有注意,一季度环比和上一个季度相比是1.2,那是比较缓的;二季度是1.9;三季度是1.8,和上季度比。所以实际上从环比看缓中趋稳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同时环比还可以折年率,同比也可以折年率,有各种计算方法。6.7的速度也反映了中高速的增长,在世界上大的经济体当中,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经济增长速度,也反映了新常态下转轨的表现。

当然,我们的结构还要转型,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这就需要靠加大改革,调整各方面工作的力度来实现,这个中长期的这么一个目标,把握大逻辑,实现结构转型升级的大目标。

第二,就是要贯彻新理念。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这是在中央关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当中提出的,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各方面工作中,贯彻新理念都是明确的方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理念,这是对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发展的战略,还要推动创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科技创新还是还是最主要的政策,现在从中国经济的实际看,R&D投入可以说是这些年来增长得比较快的,研发与实验投入,凡是创新搞得比较好的企业,R&D投入都比较高,比如华为等,全国R&D投入相当于GDP的投入已经超过2%,已经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企业R&D投入在全国的数字中占了80%,政府投入占20%,这个比重也是很可喜的,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按照世界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五大国际组织改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2008年的版本,要求各国把R&D投入从过去只计投入不计产出,改为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既计投入又计产出。

国家统计局按照国际上的要求,去年做了这个工作,今年R&D计入GDP算产出的部分有8000多亿,这也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的各级政府特别是企业增加R&D投入。使得我们科技创新有投入、有支撑,再加上科技人员的努力,再加上我们市场的引导,必然能够结出更多的成果。

科技创新离不开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这几年双创这几年在中国大地兴起的,创业创新一开始是从个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现在已经进到大中型企业,进到区域这个平台,所以这几年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从统计上面看,中国的市场主体现在已经超过8000万,其中有3000万是企业主体,有4000万是个体工商户,还有几百万是属于农业合作社。其实农业家庭也是一个主体,但是我们现在在统计上不是计算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以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市场主体的国家,这就有活力在微观中容易产生。当然,如果市场秩序不规范,也会在某些方面出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社会的活力,创业创新的活力在这些主体的促进下,我们引导得好就会朝着我们创新的大方向来发展。

为什么现在创新的方向在前进,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就业,现在经济增长率虽然这两年是放缓的,但是就业还是增加的,这与创业创新是有密切关系的。当然还跟我们工商制度改革有关系,跟我们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放管服的改革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今年的数字1至11月份,这是国家工商总局的数字,每天新成立的企业主体就有1万多户,还不包括个体工商户的主体,这就是我们创新的一个基础。

当然,创新还有制度创新。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明年的改革做出了全面、重点的部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放管服,国企、国资的改革,产权保护制度方面的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外开放方面的改革等等,这都体现了创新打头的新理念在明年经济工作当中的指导作用。

第三点体会就是坚持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定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稳增长,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长是中高速的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是就业,上限是物价,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稳预期,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企业家的信心,加强预期的引导,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要防风险,把防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风险总体可控,要预防和消除隐患。还要守底线,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我对坚持总基调这一要求的体会。

第四,着力抓主线,即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经济工作的主线。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几个月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去产能,钢煤这两个重点领域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去库存,3月份以来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到11月份连续八九个月减少;去杠杆,10月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工业企业负债率56.1%,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这就是微观杠杆率的表现,这是平均数。

降成本,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5.73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13元,总的平均成本也是下降的,预计全年成本的降低可以超过1万亿元。补短板,预计全年可以完成,咱们现在发展当中有一些短板,拿脱贫扶贫的最大短板来说,今年预计可以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00万人以上脱贫的目标。

明年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刚才杨主任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对于钢铁、煤炭这一行业,要严格执行环保、消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调整处置和兼并重组,其他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沿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去产能工作。分类调控,因城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去杠杆方面,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企业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加强企业自我约束,规范政府举债。去成本方面,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还有补短板要继续加大农业、水利、脱贫攻坚这些工作的力度。

再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深化农村土地管理、产权制度等改革或改革的试点。再一个很重要的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不仅包括工业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再一方面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是我体会的第四点。

第五,提质又增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这是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的方针,放在明年我们的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贯彻新理念,这是特别重要的,要狠抓落实。首先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增长率,更要关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所要追求的增长是就业比较充分的增长,是物价总水平合理的增长,是居民收入基本同步的增长,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增长。一句话:是有质量的增长。

同时,还要提高增长的效益,增长的效益当然也要看企业的利润,看财政的收入,同时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提高全要素增长链,这是国际通用的新名词,过去是科技进步贡献力,还要提高潜在增长力,当然,我们要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益。从统计上看,目前我们的增长投入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要努力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率,所以我们的增长要是有效益的增长。

再一方面,就是要提高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要求要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我们从数量上看,中国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世界第一了,在1000多种大类的工业产品当中,有200多种主要的我们产量都是世界第一,而且有的比重我们相当高,像钢铁、水泥、煤炭都占了世界的20%、30%,甚至40%、50%,即使是计算机、手机我们现在都是占世界的一半甚至一半还多,机电产品也是一样,不光是原材料。

但是我们不仅要关注产量,产量也是重要的,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们更要关注质量、关注标准,关注品牌,关注技术,技术大家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对质量、对标准、对品牌、对知识产权关注的很不够。要增强这个意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第一,用标准来立业,用品牌来兴企,努力攀登知识产权的高地,发挥工匠精神,百年老店,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有要求,要打造百年老店。这就是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经济工作重要的位置。

第六,打好组合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宏观政策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我理解这是一个组合的政策思路。是在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政策框架下的组合拳,稳、活、准、实、底,我们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这个政策思路的落实。

一是抓好调整和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二是要深化关键环节的重点改革;三是要释放消费、投资、区域、城乡内需的潜力,我们的内需潜力还是很大的,明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要立足扩大内需,外需的市场也要努力拓展;四是加快新旧动能的衔接转换;五是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六是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七是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八是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

以上是我的六点体会,我们要努力抓好贯彻落实。谢谢大家!

人力资本的革命正在开始

新人口红利来自农村

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

图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厉以宁发表演讲。

我要讲的题目是《关注我们周围发生的变化》。中国正处在一个剧烈的变化时期,我谈到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人力资本的革命正在开始。我们以前都听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快完了,中国的改革红利枯竭了。但是现在给我们的一个感觉是什么呢?中国正在发生新人口红利,新人口红利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农村。

我走了几个省考察,现在这个农村跟以前是不一样的,很多农民他办了家庭农场,土地确权以后,土地流转以后,总有人在办农场,家庭农场或者转包了人家的土地,或者租了别人的土地来。办农场以后就要传给第二代,就学习,所以把孩子都送到技术学校、农业学校去学习了,他自己进了学习班,家庭养殖、家庭果园等等各种,包括家庭农业就起来了。

在农村看到另一个现象就是农村很多劳动力过去去打工的回来了,回来干嘛呢?因为听说家里农业已经确权了,土地确权了,土地好种了,外面又辛苦,特别是两地分居问题。中国有好几千万,大概据说是三千万或者至少两千多万是两地分居的。他们在外边家里老婆、孩子、老人没人照顾,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他们就感觉到自己交了朋友、学了技术,懂了市场还积累了钱,回去干去不是一个人,而是相互的抱团回家了,回去以后就开各种小微企业。我在很多地方看到小微企业,一个最普遍的就是沿旅游区周围的公路两边都是小的摩托车修理厂、汽车修理厂,谁开的?打工仔回来开的。

这还不算,在贵州毕节看见了,回来以后在毕节的那些县跟镇上办什么呢?办面包房,做鸡蛋糕的地方,在贵州毕节,过去人家不吃面包的好像,也不兴什么过生日送礼物的,现在都不同了,现在小孩过生日要买蛋糕,老人过生日要买蛋糕,这个起来了。是谁办的?是打工仔回来办的,他们给了他一个名词叫“城归”,过去没听说过,过去只有“海归”,到国外留学几年学成了回国报效祖国,现在多了一个城归,在城里打工几年回来了,回来就办了,这是中国的一个很值得研究的。

说中国人口红利没有了,人口红利正在起来呢!你们不了解情况的,外国人在看,中国正在起这个变化。职业学校现在可是红了,我走了几个地方,职业学校现在都是成了职业教育城,职业教育城里头有的是干什么呢?有的是教缝纫的、教钳工、教木工、教做衣服的,做衣服的很红的,到城里打工做衣服,现在孩子起来先学缝纫,在下面开时装店。

在毕节我看得清清楚楚,我是毕节扶贫组的总顾问,我经常去毕节,在毕节就看到那个时装店开了非常便宜,凡是外面商店有的他都会,而且便宜,你还可以自己带料子做。这一下整个经济就活了,所以这就是中国发生的第一个变化:农村里的变化。

我们知道“创新”这个词怎么来的?是100年前熊彼特,是奥地利原籍后来入了美国国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的创新,可他的观点现在在中国用都变了,中国不用他的观点,中国的创新跟他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一百年前的东西工业化初期的东西中国现在是什么?中国现在开始进入后工业化,开始信息化的时代了。举几个例子说说看熊彼特什么叫创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叫创新,中国现在什么概念?我跟那些大学生研究生讲,中国的概念是:信息的重组更重要,不是生产要素的重组,而是信息的重组。这个就跟他不一样了。

熊彼特过去的观点是企业家要把发明家的果实买进来,买他的专利,然后投到经济中去,办成企业,这就叫创新,现在中国是这个情况吗?中国当然也有,但更多的年轻人,你看重在创意,创意创新创业,你看那些咖啡馆,北大附近1898咖啡馆,1898是北京大学成立的那一年嘛所以叫1898咖啡馆,其他好多地方都有,还有一些会所。他们谈什么呢?都是年轻人在那里谈创意,要有创意才行。有了创意不要去投资金的,资金自然就到了,为什么?大量资金等待有好项目,没有好项目他不出手,有好项目这个创意起来以后,他一看成功了资金自然就到了。

所以这样下去是不是就一定是有企业家呢?企业家起作用还是要有的,但今后更多的是新领域的领路人,中国正在发生变化。跟100年前熊彼特写那个关于创新的理论的时候不一样,那时候的年轻人是什么?是体力劳动者,是不了解科学技术的,现在怎么样?中国现在这一大堆年轻人,包括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正在搞创意、创新、创业,他们都是新的。现在农业大学的学生最大的志愿是什么?大家想想看。农业大学生我见到过一些,因为他们也在北大旁听,他们说农业大学的学生最大的志愿是毕业后到农村去,跟农民合伙办农业企业,他是这样一种想法,他能把他学到的东西用到这里来,这都是新的。

过去常说的中国的老话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对,有道理,但不够了,这观念过时了,也不说是过时,至少是狭隘了吧,现在是“重在思路”,思路不改你失败、再失败、永远失败,改了思路就成功了,所以“思路是成功之母”,不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主要是转变思路的问题,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所以我们知道在农村中刚才讲的有“城归”,在城市中现在有一大批年轻人是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个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消费正在变化,现在的消费方式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到商店里买东西的人不是求最优,也不是求价格最便宜,你最优怎么知道它最优呢?你得各家比较,价格最便宜,你走一家就知道它价格最便宜了?还有别家呢,要走要费时间,所以一般买东西的人都是这样干的,他不是抱着最大满足的,最大满足是做不到的。第一家商店里面买件披肩,特别是女同志不行到第二家,看看没有合适的不买了,我下次再来,再来她买到了怎么样?还可以凑合吧,其实她就是在次优选择,人都在次优选择,现在的消费者没有最优选择,现在消费都是在变化的,“1111”刚完“1212”就来了。

改革不是一次,改革是没有终点的,刚才两位都谈到了,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以后不改革,还要不停地改革,这就是我们的现状。谢谢大家。

2017年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刘遵义

图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刘遵义发表演讲。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尊敬的周树春副社长,非常荣幸在这个论坛上跟大家讨论一下2017年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第一,讲短期的因素。全球实际GDP和贸易增长率都在放缓,这个图可以看得见,红颜色的是GDP增长,红颜色的柱子是GDP的增长率。蓝颜色的是世界贸易的总额增长。可以看得出来,蓝颜色有时候是很高很高的,但是过去30年,蓝颜色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差不多看齐。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是蓝颜色远远高于GDP的增长,这是一个趋势,短期内,由于种种原因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个趋势是全球商品服务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以来,增长的很快,2000年以后一直上去,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增长很快。但是2007年、2008年开始平下来。也就是说贸易已经不再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动能,这一点大家要了解。

第二,货币政策。美国也在QE,日本也在QE,欧盟也在QE,实际上货币政策已经走到一个地步了,大家都了解它有极大的局限性。因为QE来QE去,利率已经低到负利率,但是还不能提升实际投资,实际投资不能提升,GDP不能很快速的增长,所以这些地方在过去几年都在缓慢的增长。

中国经济我不用多讲,大家都讲了,中国是迈向新常态,我个人觉得这是很好的发展。老实讲,10%以上的增长率是持续不了的,同时我们要了解今天7%的增长所产生的GDP是等于十年前14%的GDP成长,所以已经是很巨大的数量。现在看短期,前天美联储提高利息,看它发表的文告就是明年还要再提三次,所以利率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在它提升利率之前,美国的十年债已经上升了很多,2.7%、2.8%,三十年债已经超过了3%,所以低利率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利率还是超过美国的,所以暂时不必要太急着应对,但是看得出来,低利率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我想慢慢的,欧洲、日本都会离开。这个可以说是好事,利率正常化真是一个好事,这样资产市场会恢复正常。当然,中间会有点短痛,但其实是很正面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美元走强。它有一定的背景,一方面它的经济相对来说比其他都好,当然比不上中国,但是比日本、欧盟都好。另一方面,它提高利率了。美元在2017年恐怕要继续强势,美元走强是不可避免的。

下面我讲一下油价回升,这是最近的事情。蓝颜色是实际效果,就是消除了通胀因素的每桶油价。现在已经到了底,正在上升。欧佩克如果能够达到减产协议,非欧佩克国家也准备参加减产协议,我想应当可以维持石油价格,但是不会再升到以前的高度。因为最近5—10年,美国页岩油的技术,基本上60美元就可以很快的增加生产,所以上限不会超过70。但是通货膨胀,我们看到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现在这个反过来,要回升了。

下面讲讲中国商品和服务跨境贸易总额,红颜色的是商品+服务,下面只是商品。都已经看得出来,都已经在下降,不是上升。刚才几位讲到,中国再下去几年,贸易也不可能是我们最重要的推手,一定要靠内需,要种种办法,主要是依靠内需,不能再依靠出口推动了,我想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改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要看一下,中国其实还有很大的顺差,每年大概有5000亿到6000亿美元的顺差。按照正常,这些顺差应该回到我们的储备里去,5年就是3万亿美元。如果照这个趋势下去,我们的储备应该是双倍的。但是为什么现在有流出呢?就是大家短线预期人民币不好。赚了外币他不调回来,他要等一等。我们要改变他们的预期,你等也没有用,也没有什么好处,这样就会调回来了。还有很大的顺差,所以不要太担心。

下面讲一讲长期因素。长期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全球化面临很大挑战。二是人口老龄化,不但是中国的问题,对欧洲国家、日本都是非常大的问题,只有美国,因为美国有很多移民,他们可以说人口老龄化不是太大的问题,长远来看也是一个问题。

全球化面临很大挑战。贸易在每个国家都会创造赢家和输家。赢家是谁呢?就是出口商。贸易是对出口商有利的,是赢家。另外还有一个赢家就是消费者,进口商品的人也是赢家,他买的东西便宜了。美国在过去十到二十年都在享受着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出口,所以消费者是赢家。但是有没有输家呢?有。输家就是被进口产品代替的那些产业和雇员,他们都是输家。其实在经济学上来讲,每一个国家有资源贸易的都是净赢家,原则上可以经过重分配、资源再分配,应该是没有人输的,但实际上没有做到,很多国家都没有做到,美国就没有做到。比如说脱欧,英国人心里有怨气,全球化很好,但是我没有得到益处,我是受害者,所以这个要明了,全球化面临很大的挑战。

还有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诺贝尔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说过,要素同等化的定理。其实很简单,我们撇开交通费用,没有技能的劳动力工资置于全球化的话,一定是照最低水准看齐,在很多地方,低技能的劳工,二三十年来没有进步。所以全球化推动的话,面临的挑战就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是可以解决的,因为贸易是有净收益的,就看怎么样能够从这边加一点1%的出口税和进口税,拿去做培训,帮忙被代替的劳动力,这个是需要去做的。

另外一个全球化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我对中国还是比较乐观,中国的退休年龄还是过早,女士是55岁,男士是60岁,我现在72岁,厉老是86岁,都可以做下去。唯一的就是要自愿,60岁你愿意退休就退休,不愿意就继续做下去,但是行政领导岗位不能做太久,但是你要做专家、做医生什么都无所谓,不要强迫人家退休,这是一个很大的人口红利,开始做的时候就可以是自愿型,有的女士55岁要退休,那你就让她退休。

近期国际政治发展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都很高,英国脱欧大家都没有料到,最妙的是什么呢?英国有一个赌博机构,它只是两边投注,它自己没有意见、没有地位的。脱欧投票前一天,它是7对1不会脱,当时跟他赌的话就赢了很多钱。特朗普也是,所有的媒体、所有的民调都不看好,但他就选上了。

刚才有人讲过,欧盟、意大利、法国、德国都会选举,这个选举是有风险的,万一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我想法国是很重要,只要法国出了问题,欧盟有可能解体,欧元区也就完了。我跟法国朋友讲,他说是不可能的,我们也希望不可能,因为有一个极右派女士如果被选上,那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这个我们还看不见,应该是今年春天的时候。所以很多是不能确定的因素。反而中国还容易看,十九大,我想可预测性还是蛮高的。另外就是地缘政治也会发生意料不到的风险。再下去一年,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是相当高的。

我想提出一点,特朗普将要出任美国总统,当然有很多负面预测,但我觉得有一点跟中国有一个机遇。他上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会面临完全失败的命运。另外就是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议,就是和欧盟的也不会成功了。反过来,这跟中国、跟全球,尤其是习主席在秘鲁讲,我们继续开放的政策,这就有一个机遇,我们可以推动中日韩、东盟10+3自由贸易区,也可以推动东盟10+6,加上印度、澳洲、新西兰,甚至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都是可行的,因为突然之间欧洲也没有了他们的伙伴,亚洲也没有了美国的伙伴。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机遇。

另外,东亚经济和世界经济在过去一二十年已经慢慢和欧美开始脱钩,不是完全脱离。中东亚出口到东亚的出口占东亚总额度,和进口额占东亚进口总额的比例差不多是50%,保护主义抬头的话,东亚和中国有继续增长、继续繁荣的机会。

刚才讲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最重要的就是所有资产价格都会调整。过去几年有一个很反常的现象,债券和股票价格都是同步上升的。现在又要回到以前的局面,多元化的时候就是债券和股票的选择,过去几年基本上都是一起上升。利率正常化对世界来讲是好事,低利率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它把所得分配再扭曲了,有钱人是借钱的,穷人是借不到钱的,穷人是存钱的,所以低利率对下面的家庭有很大影响。我们看美国的经验、香港的经验都是一样,利率正常化,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的。

另外我想讲一讲人民币问题。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2010年以前基本上没有,基本上都是用美元结算,到2010年又开始逐步上升,一直上升到去年第三季度,最高时到了30%以上,最近掉下来一点,到了21%。假如用人民币结算,就是人家愿意用人民币买东西,这样我们不需要太多美元,留美元的目标就是我要买东西,人家不愿意收人民币,那我只好给他美元。那人家愿意收人民币的话就不一样了,我不需要特别多的储备。

我看最近沙特也重组了,美国新总统出来,他对以色列非常支持,沙特也在想,我们在美国的投资要不要改良一下。我们向科威特买石油,石油一向都是用美元结算的,改成人民币结算,他们也很喜欢。其实所有国家经济体都希望用本币来结算,什么道理呢?比如我跟印尼、泰国贸易,要经过美元的话,外汇要变两次,泰铢变成美元,美元变成印尼盾,也有两次风险,如果能够直接做,交易成本降低了,风险也降低了,只有一个汇率的风险,不是两个汇率的风险,也很鼓励本币。

2010年全球结算最大的货币不是美元,而是欧元,欧元是最高的。红颜色的线是占全球贸易的比例。欧元区的贸易占全球25%以上,2010年差不多40%是用欧元结算。美国是第二位,只有12%的贸易,但是结算占到30%。表明什么?就是很多第三国的贸易都是用美元来结算的。为什么美元有这么大的铸币权?人家要用你的钱,所以他就占了一个便宜。2010年中国占到21位。这是今年7月份的数字,美国已经变成第一位,因为欧元不景气,欧元掉到30%,人民币是第五。但是结算只用了2%,虽然我们的贸易是10%以上。日本是第四,差不多4%的贸易结算大部分是用日元。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利用人民币来做结算货币,这是绝对可行的,一步一步走,降低我们对美元的依赖性。

下面谈一谈人民币汇率。美元是超强,看得见的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没有道理跟着全球最强的货币上升,我们的贸易伙伴很多,欧洲、日本、东南亚等,所以应该看一揽子货币。美元对全球所有货币都强的话,我们跟一揽子的话,我们就会升,比如就会升一半,相对美元我们会贬值的。但是美元下来的时候我们也不跟着美元下来,跟着一揽子下来,下来一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维持稳定,这对其他贸易伙伴都方便,让他们能够继续干,不要跟着美元来波动,这是人民币以后可以走的路子。大家不要太在意美元的汇率,因为美元超强,这是没有办法的,它对全球所有货币都会升值,我们就要维持对一揽子货币的稳定。

最后,中国经济面临的外在风险是有的,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中国政府有很多工具,必要时都可以应用,这不是问题。人民币无须盯住最强的货币,这样对我们不一定有利,因为中国有很多其他贸易伙伴。你要想的是,强势美元会使美国贸易利差继续扩大,到了最后,美元相对的对其他货币要贬值,所以它不会猛升的,2017年会升,到2018年就会改变的。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穆启春 CN063)
关键词:智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