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档案:仅剩108位(组图)(1)

2016-12-12 07:56:5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2016年11月26日,89岁的张福智老人离世后,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8位。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用影像记录他们的伤痛记忆和生活现状,以铭记南京大屠杀中所有无辜受难者。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2016年11月26日,89岁的张福智老人离世后,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8位。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用影像记录他们的伤痛记忆和生活现状,以铭记南京大屠杀中所有无辜受难者。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马秀英在南京家中(11月18日摄)。马秀英,1922年出生。1937年冬,家住南京汉中门附近南卫巷的马秀英一家遭难,18岁的三哥被日军拖上汽车带走,从此下落不明。马秀英与母亲逃进难民区后得以幸存。如今马秀英耳不聋、眼不花,腿脚还算利索,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

马秀英在南京家中(11月18日摄)。马秀英,1922年出生。1937年冬,家住南京汉中门附近南卫巷的马秀英一家遭难,18岁的三哥被日军拖上汽车带走,从此下落不明。马秀英与母亲逃进难民区后得以幸存。如今马秀英耳不聋、眼不花,腿脚还算利索,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

易翠兰在南京临时租住的房子门前。易翠兰,1923年5月6日生于南京老城南。1937年冬,易翠兰被家人在脸上涂满锅灰装扮成男孩,辗转在五台山难民区和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避难。虽然最终从血泊中死里逃生,但她因遭日军用枪托殴打,落下终身病根,经常疼痛难忍。

易翠兰在南京临时租住的房子门前。易翠兰,1923年5月6日生于南京老城南。1937年冬,易翠兰被家人在脸上涂满锅灰装扮成男孩,辗转在五台山难民区和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避难。虽然最终从血泊中死里逃生,但她因遭日军用枪托殴打,落下终身病根,经常疼痛难忍。

易翠兰的儿子陶盛福在帮助老人穿戴衣物(1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易翠兰的儿子陶盛福在帮助老人穿戴衣物(11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李高山在南京家中(11月21日摄)。李高山,1925年出生于广东茂名。1937年冬,只有十三岁的李高山作为士兵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被日军抓捕后死里逃生。如今老人与儿子住在一起,七八年前患脑梗后腿脚不便,患有老年性耳聋,但很健谈。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李高山在南京家中(11月21日摄)。李高山,1925年出生于广东茂名。1937年冬,只有十三岁的李高山作为士兵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被日军抓捕后死里逃生。如今老人与儿子住在一起,七八年前患脑梗后腿脚不便,患有老年性耳聋,但很健谈。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李高山展示自己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