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项规定出台4年查处19.7万人
京华时报讯(记者沙雪良)昨天是中央八项规定通过4周年。4年来,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6万余起,处理近19.7万人。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昨天刊文介绍,4年前的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小切口”推动“大变局”。4年间,党中央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全党上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2016年11月2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2016年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320起。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截至2016年10月,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6431起,处理19694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8836人。4年来,每逢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早研究、早部署、早提醒、早警示,通过下发通知、督导检查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正风肃纪、纠正“四风”,持续释放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截至2016年12月2日,4年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已持续通报各类“四风”问题7392起,10654人被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日均通报曝光7.3人。4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加大惩戒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典型问题的曝光力度,形成持续震慑,进一步强化了“不敢”的氛围。
观察
1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从“讲排场”到“接地气”
作为全聚德股份有限公司总厨师长,顾九如在北京餐饮界称得上见多识广。“过去政务、企业宴请的餐桌上经常出现各种标价昂贵的违禁食材,消费者浪费也很严重,一倒就是半桌子菜,看着都心疼。”他说,八项规定出台后,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
全聚德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中央八项规定实施4年来,天价饭局、豪奢宴请等为人诟病的浪费现象在各地得到普遍遏制,一批批高档餐饮企业相继停业或向“挤泡沫”“平民化”转型。
在黑龙江、湖北、山东等地,为大众消费服务成为越来越多高档饭店转型首选。位于哈尔滨市华山路附近的紫云饭店原是一个高档餐饮场所,主营燕鲍翅参等海鲜菜品。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这家老字号饭店率先求变,变身为面向普通人群的八府宴,人均消费水平从约500元降到100元左右。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公款吃喝受限是高档餐饮企业营业额和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但从长远看,讲排场、讲面子的吃喝背离了餐饮业本质,转型将支持更大范围、更具潜力的大众消费,利于餐饮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在各级政府官员中也不乏怨言。“八项规定前,如果有工作组来检查,起码要给领导们管顿饭,这是最让村里头疼的事。”青海省一位扶贫村村支书刘立君说,有时只能安排到条件好的村民家,时间久了村民的不满情绪也很大。“现在好了,吃饭就是工作餐,到村民家最多喝一杯水,干部和群众都轻松不少。”
2刹住“车轮上的腐败”
346起通报震慑公车违纪
今年2月份,黑龙江省正式敲定公车改革时间表,对参改人员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出行方式。“以前光上下班,一天要坐4次公车,现在自己开车两趟就够了,还省下不少钱。”一位处级干部告诉记者。
规范公车使用是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4年来,全国公车领域的这场反腐节俭之风丝毫没有减弱,查处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26172起,公车购置及运行费从44.32亿元降至30.88亿元,公车旅游、公车婚丧嫁娶、公车探亲访友、公车出入娱乐场所等都成为重点整治对象。2016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公车违纪346起,持续释放出违纪必究、执纪必严强烈信号。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曲文勇说,“车轮上的腐败”是离群众比较近的不正之风。现实中公车乱用的情况很多,有人曾概括公车“1/3时间干公事、1/3时间干领导私事、1/3时间司机私用”。
在湖北省,公车数量从6.4万余辆压减到3.2万余辆,车辆压减率约为50%。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何华文介绍,公车改革后,每年可节省财政公车支出5亿至6亿元。
记者了解到,为刹住公车腐败之风,各省份进行多种创新探索。云南省多个地州实行公车标识化管理,印有“XXX公务用车”和“严禁公车私用”等明显字样;广州利用科技手段,给全市党政机关8491台公车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监控行车轨迹;北京市调阅公车ETC出行记录,严防公车“节日病”。
京郊一处农家乐的老板说,过去开着公车来吃喝的人很多,尤其在节日期间更常见,开着来自京津冀鲁豫蒙等省份“公车”的人都来他这里吃过。八项规定后,这种情况越来越少,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3整治“会所里的歪风”
“私人”会所变“共享”书吧
北京、黑龙江、湖北等地受访的一些纪委干部表示,八项规定实行伊始,公开去酒楼食肆公款消费的现象大幅减少,但一些私密性强的隐秘会所开始抬头。它们或藏于胡同僻巷,或隐于高楼深处,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入其间,会所歪风成为侵蚀一些政府官员的新腐败变种。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一些人看中的正是私人会所的隐蔽与私密,会所中的休闲娱乐往往只是表象,背后经常存在不为人知的权钱、权色交易,严重影响党风政风,带坏社会风气,整治会所歪风刻不容缓。
2013年年底,中央发出严肃整治“会所里的歪风”的要求。各地快速行动,重拳出击,打向城市深处那些隐秘天价或占用公共资源,却只对少数人开放的景区高档会所。
一批在公园和文物保护单位开设的私人会所停业整顿,一些在名人故居、文化遗址场所开展的经营活动被叫停。在广州珠江公园,一处名为“汇立江南荟”的木结构建筑因只为少数人服务,长期为群众诟病。接到投诉后,公园向承租方发出整改通知,停业后的江南荟改造为大众化书吧,2015年6月对外开放。
位于成都市锦里二期的武侯祠博物馆原锦里大院,过去主要提供高档精品餐饮服务,停业关闭后,改造为锦里三国文化体验街区,免费开放。现在走进这里,院中央兵器架上刀枪戟斧样样都有,“武”气十足;咖啡书吧、经典小吃等众多休闲项目,吸引八方游客。
北京对公园和文物保护单位开设私人会所情况全面摸底,约谈数十家经营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新出台《北京市公园配套建筑及设施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全市公园除安全需要外,禁止设立“游人止步”“禁止入内”等牌,禁止占用公园公共资源设私人会所,开展封闭经营活动。
据新华社
>>创新方式
执纪每年有新招
4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纠“四风”的实践中,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识破“四风”新动向,运用执纪新招数,不断释放新信号——对不收手、不知止,规避组织监督,出入私人会所,组织隐秘聚会的一律从严查处,对参加聚会的要找本人谈话,令其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深刻检查;对在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决不放过;密切注意不正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查找隐形变异的“四风”,越往后执纪越严;畅通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激发群众监督正能量。
4年间,从开通网站“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到开通手机客户端“反‘四风’一键通”和微信“‘四风’举报”平台,中央纪委监察部“一网一端一微”形成强大的监督力量;与此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搭上新媒体新技术的“快车”,开门搞监督,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推动了“不敢”氛围的形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强化实招、探索新招,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不断巩固和深化中落地生根。
>>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4年来,中央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和实施细则,不断建立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制度规定,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细化和深化,进一步严明纪律要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方面的要求,转化为纪律条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情况的,应当予以问责;最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情况”列为党内监督的一项主要内容。
>>专家观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4年来,从整治公款大吃大喝、严禁公款送礼,到严禁办公室、车辆超标,再到厉行节约、全面改进作风……制度的篱笆越扎越密,呈现出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八项规定精神在不断巩固中落地生根。
4年来,一系列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不断出台,作风建设走向常态化和制度化。
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近日来,各地接连曝光一批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说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还不能松懈。汪玉凯说,“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容易反弹,部分人依然心存侥幸心理,阳奉阴违。贯彻八项规定要常抓不懈,转作风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综合新华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