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习近平对中国文艺工作者提四点嘱托(2)

2016-12-01 20:40:40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不忘初心、服务人民: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

引领时代风气,文艺不能迷失价值方向;塑造民族之魂,文艺不能远离人民生活。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振聋发聩地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新的历史时代,“为人民大众”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底色。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重申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定位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分析认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习总书记此次讲话,再次强调了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提出“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文艺工作的根本原则。”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向记者谈到,习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回答了文艺工作怎样以人民为中心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其中,文艺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道出了文艺方法的真谛;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指出了文艺创作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表明了人民导向的丰富多样性;史诗是人民创造的,坚持了文艺生产的唯物史观。

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向记者讲到,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真正抓住了文化的本质。她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艺作品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精神追求,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关系到民族的荣辱祸福。

正如人民日报今日刊发的社论指出,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我们的作品才会在人民中传之久远。

坚守理想、勇于创新: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两年前,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对文艺作品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寄予的深情期待,让文艺工作者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隔两年,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四点嘱托:“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并向文艺工作者提出希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李宗桂告诉记者,创造向上向善的作品,引导社会崇德向善,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反对低俗庸俗恶俗,追求崇高的价值和境界,凝聚人心整合价值,通过在为国为民的事业中立德立言而立功,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必然路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如果能够认真按照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去做,我们的文艺就大有希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