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反腐败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期声】
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解说】习近平用“人心向背”这四个字,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这个大问题。就像70多年前,毛泽东回答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一样,答案里核心的道理,同样是“人心向背”四个字。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他看到的延安,街头“无一人游手好闲”,意见箱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人可上书于主席毛泽东”。他坦言:“延安五日中间所看到的,当然是距离我理想相当近的。”然而饱经世事的黄炎培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将来会怎么样?一次谈话中,他向毛泽东直接提出了这个问题。
【同期声】谢春涛(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
当年在延安,黄炎培先生问过毛泽东历史周期律的问题。一些封建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励精图治一片新气象,但是时间不长人亡政息,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很多王朝,基本上都是限于这个所谓历史周期律。黄炎培先生问毛泽东,共产党有没有办法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很自信说能跳出,靠什么呢,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那就不会发生人亡政息的问题。
【解说】这段发生在窑洞里的对话,被后人称为“窑洞对”。70多年过去了,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窑洞对”发生的地方,如今已是游客们观光的胜地。延安这座城市,也和整个中国一样,在不断发展变迁之中。然而,这段发生在70多年前的对话,在今天并不过时,仍然是对中国共产党有力的鞭策和警示。
在延安工作过的领导干部,每个人都熟知“窑洞对”,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时刻把这个警示记在心里。
【同期声】白恩培(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
我1985年就是延安地委书记。副部级以上都二十多年了,正部级岗位上也十多年,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新闻播报】
今天,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
【庭审现场】
法官: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现在开庭,传被告人白恩培到庭。
【解说】白恩培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儿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39岁就成为延安地委书记,之后又历任多个重要领导岗位,曾先后在青海和云南担任省委书记。然而临近退休,他却因为腐败问题落马。
【同期声】白恩培(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
慢慢随着职务的提升,再加上环境的影响,考虑自己的就越来越多了。尤其是2005年以后,自己也60岁了,又生了一场大病,这个时候思想就抛锚了,就追求物质的金钱的。
【解说】云南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白恩培担任省委书记之后,提出推进“大昆明”发展战略,随后云南各地也纷纷开始推行“大城市”战略。大量的开发项目,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商、开发商,一些人开始寻找各种机会接近白恩培。在和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白恩培产生了心理不平衡。
【同期声】白恩培(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