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来源:国家统计局)
再看总体情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6138亿元,同比增长10.3%,在投资增速回落、出口低迷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比如,,标志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服务消费持续旺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通用航空等个性化、体验化旅游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2.4亿人次,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万亿元,增长13.7%。
从数据可以看出,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繁叶茂”。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痛定思痛、当断则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此举一出,世界哗然,别有用心者指出:“仅去产能一项举措,就足以令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一边是去产能,一边是保民生。“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2016年2月,位列年度经济工作之首的去产能大幕正式拉开。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财税、金融、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奖补资金等8个配套文件就全部下发完成。中央财政安排了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强调,“中国在去产能方面,力度最大,措施最实,说到就会做到。”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真实而生动的获得感是幸福的源泉,只有民众幸福了,社会才会稳定,才会进步。
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既有精彩华章,也存在复杂因素。现实生活中,人们既为改革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所满足,往往也会因某些境遇而偶发牢骚,以碎片化的故事得出局限性的结论。网上某些舆论的“流动性过剩”,此起彼伏的舆论喧嚣,制造了大量的口水泡沫,容易引发人们对真实中国社会的误判。
实际上,我们正在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一大波红利。作为改革的“先手棋”,简政放权“含金量”十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共取消和下放了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今年,简政放权的力度更是只增不减。
早在年初,中央各部委就开出了2016年的民生改善“清单”:环保部,与2015年相比,2016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5%;教育部,做好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工作,实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比去年再增加1万人;卫计委,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两孩生育不再审批;住建部,进一步推动住房公积金改革,新安排6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发改委,制定实施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扶贫办,组织央企解决1万个贫困村的水电路等问题,组织万家以上民营企业与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工信部,力争2016年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
截至目前,各项改革均在稳步推进,百姓对改革成果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加强,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2016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则印证了这一点。报告显示,中国福祉改善指数得分为97.5,改善程度在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二。中国在民生改善方面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赞许。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显著提高,百姓也将随之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