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的三种造假手段
淮安一些基层政府是如何花钱“买外资”的?
据庭审时展现出的情况,其中一种较为典型的是政府动员当地的外资企业增加注册资金,增资金额即是任务要求。例如一家注册资金为400万美元的公司,政府要求增加到1000万美元,多出来的600万美元,由政府来操办。因此,每次到了政府考核招商引资任务的时间节点,就会有官员去“动员”已落户本地的外资企业增资。
比如,2012年淮阴区的刘老庄乡被摊派下的任务为400万美元。“由于任务比较急,我们就找了乡里的一家成立于2010年11月的实体企业来帮忙。”刘老庄乡乡长张建国在接受警方讯问时说。这家名为“江苏青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下简称青天公司)的企业系由港方陈大辉出资组建的港资企业,法人代表是浙江人杨金龙。
据杨金龙在接受警方讯问时称,青天公司成立后,分别进行了3次增资,前两次是公司自己增资,最后一次400万美元增资是帮助刘老庄乡政府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而这400万美元的相关结汇手续,都是由刘老庄负责引资的孙书记办理的,“我是把公司的美元账户、人民币账户和公司的财务章、私章都给了他,他需要公司公章的时候我也会送过去给他。”杨金龙说,“由于刘老庄还欠我们很多工程款,所以找我们公司帮忙,我们也没拒绝。”
若是当地没有可用的外资企业,又该如何呢?
那就是找来中介“联系外资”。据庭审显示出的信息,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借用港澳特区商人的身份,注册纯粹的空壳公司,从中介那里借来“外资”,注资完毕1-3天左右后,再把资金转回去。
据警方的讯问笔录显示,上述所有涉案的外资公司的设立审批、工商登记等公司注册手续及后续增资,均由当地政府指派相关部门和人员一手操办,相关的工商注册费、证照材料费、验资报告费等均由当地政府承担。而注册外资公司所用的港澳商人的基本资料(身份证等证件),有的是政府自己找人联系的,也有的是中介提供。政府办完注册手续后,再和中介一起来办最后的验资、结汇等手续。
只要从会计师事务所拿到验资报告交给政府,即可算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这一过程中,所注册的虚拟企业的法人代表,不少是政府工作人员。而这些公司大多没有办公地点,没有员工,没有实际运营。
在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后,政府再以支付工程款、设备款等名义结汇成人民币相继转走,中介以收取手续费的名义从中获利。按照约定,中介按每100万美元收取12.5%-18%不等比例的人民币作为手续费,即每组织100万美元的“招商引资投资”,中介(中间人)即可获得人民币12.5万-18万元的“奖励”。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地政府靠工业土地出让来搭配“外资”任务,即作为租用土地的附加条件。淮安市一公司老板在警方的讯问笔录中提到,2012年初他看好工业园区内的一块地,想要作为厂房。当时园区负责人同意他买下这块地,但签协议是有个附加条件,“要求我介绍一个2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
帮政府联系外资的中介被公诉
通过帮助基层政府实现“招商引资”的中介人员,在案发后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