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空军回应“频繁实战训练应对萨德”:为提高自身(2)

2016-08-31 07:05:01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回应热点

实战化训练是履行使命责任需要

有记者问,近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和航空兵相继进行实战化训练,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对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应对?

对此,空军副参谋长李春潮表示,航空兵和地导的实战化训练都是按照年度训练计划安排进行的,没有针对任何一个国家,完全出于自身提高,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训练。

一段时间以来,中外联合演练,以及空军南海常态化战斗巡巡航,是否与我国维权有一定关联?李春潮回应,这几年中国空军与外国空军联合演练很多,不仅有走出去也有请进来的,走向远海也是空军正常训练的规划内容,是提高作战能力、维护国家领土海洋天空权利的需要,不针对第三国,仅仅是出于提升作战能力的需要。

此次航空开放活动展示的武器装备是要让人们认识武器的功能和作用,也是提升人与武器训练的结合,“让世界人民认识到,这些武器如果带入战争将是多么残酷,全世界都希望和平友好相处,建设祖国和世界。”李春潮说。

记者探秘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英雄营”

“导弹游击战”曾打下9架美U-2

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前夕,京华时报记者走进中部战区空军导弹某师二营。组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二营就是早年外界盛传的“543”部队,曾在世界防空史上首个使用地空导弹成功击落敌机,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

“英雄营”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前,是在去年9·3阅兵仪式上。作为空军地空导弹第一方队,该营驾驭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车,第四次走向天安门接受检阅。

在“英雄营”营史馆里,陈列着这样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排就座,身后是“英雄营”全体官兵,时间永远定格在1964年7月23日。据该营教导员马晓东介绍,整建制接见一个营级单位,这在我军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更是绝无仅有。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能在毛主席心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和分量?

20世纪50年代,地空导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技术兵器,为了防止泄密,国防科委专门下发通知,地空导弹部队一律使用数字代号“543”。因此,当时二营对外宣称是叫“543”部队。

今年83岁的陈辉亭曾担任过空军副参谋长,当年在二营亲自参加击落5架高空侦察机的行动。据其回忆,1959年以前,中国高空的“天窗”是开启的,从1959年至1969年十年间,我空军使用从苏联引进的地空导弹机动作战,进行“导弹游击”,先后打下美蒋U-2型等高空侦察机9架,使敌机从此不敢来犯。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地空导弹部队的行踪始终处于高度机密状态。为了防止阵地被敌特分子偷窥,二营放置兵器的场地,四周用又高又粗的大杉杆,把兵器阵地罩起来,杉木杆上再挂上多层伪装网,使场外人员难以看清兵器轮廓。

1963年,深入我国内陆侦察的敌机为避免被击落,专门研制出对付地空导弹的电子预警装置,当雷达开机波束锁定飞机时,这个预警装置就会自动报警,从而为飞行员赢得时间机动逃脱。

为了对付这个电子预警装置,让敌人来不及反应,“英雄营”官兵将需要8分钟完成的战斗操作缩短到8秒钟,练就了8秒硬功,一举破解U-2机动逃脱难题,这一新战法被命名为“近快战法”。1963年11月1日,江西上饶,二营官兵第一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U-2。1978年3月,在被誉为“科学的春天”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近快战法”荣获一等奖。无独有偶,2008年,该营首创指挥自动化系统革新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如今,过去的“导弹游击”已成为历史,“英雄营”上高原,入海岛,千里机动进驻就打、打完就撤,一次任务全程机动,装备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地空导弹后,已经形成作战能力。目前,空军地面防空兵形成了远中近程、高中低空相结合的作战体系,信息化条件下防空反导能力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翟明 CN04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