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旧居及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部旧址
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原副部长、开国上将刘亚楼长眠半个世纪之后,8月25日,传来其旧居遭强拆的消息。
哈尔滨市双城区有一个四野纪念馆,刘亚楼旧居位于这座纪念馆东侧,旧居附近还有多个东北民主联军革命旧址,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警备连旧址、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旧址等。这些革命旧址都属于“不可移动文物”。
东北民主联军也就是后来的“第四野战军”,刘亚楼1946年初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当时“四野”的指挥所就在双城。连同刘亚楼旧居在内,这次强拆共破坏了7处东北民主联军革命旧址。
去年11月,哈尔滨市双城区启动了一个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当地政府虽然明令“文物保护建筑不在此次征收范围,禁止拆除”,可当地居民回忆,“凌晨那会儿,拆的普通房子,早晨拆了那些文物,后来有人报警,警察赶来时,房子已经被拆没了。”
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强拆人员已被刑拘,“这些人是拆迁公司的,后来被警方抓捕归案,他们已被刑拘”,双城区文体广电局郑局长称。
“政事儿”注意到,刘亚楼1965年5月7日因病逝世,至今已有51年。
他一生战功卓著,有“智将”之称,毛泽东曾赞赏他“将才难得”,而战友们则称他“雷公爷”,在空军指战员中间曾经流行过一个口头禅,“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刘司令来训话。”
刘亚楼生于1910年,原名刘兴昌、刘振东,曾用名撒莎,化名王松。1929年19岁时入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途中参与了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等战役战斗。
刘亚楼(资料图)
1938年赴苏留学。据2015年2期《党史博览》刊发的《刘亚楼上将战场之外的“另一手”》记载,留苏期间刘亚楼成为中国留学生中的“学霸”,熟练掌握俄语,因为俄语好,苏德战争爆发后他参加苏联红军当了参谋,还曾受命指导驻在哈巴罗夫斯克郊区的远东军区独立第八十八旅的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刘亚楼跟随苏军进入中国东北。
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参谋长,协助林彪、罗荣桓组织实施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时年38岁的刘亚楼担任解放天津前线总指挥,天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打得最漂亮的城市攻坚战,仅用29小时攻下遍布天津城的380多座碉堡,敌军司令陈长捷被俘时大叹“上了刘亚楼的当”。
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出任首任空军司令员,白手起家组建中国空军。抗美援朝战斗时,他派新中国空军投入作战,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初次亮相,美军惊呼:“共产党中国一夜之间有了一支空军。”
《天津日报》今年5月23日刊发的一篇报道称,“雷公爷”刘亚楼性烈如火,担任空军司令员时有一次“顶撞”毛泽东。
中苏关系破裂后,按中央要求,各军兵种俄语翻译或改行,或转业,刘亚楼则规定:“不经过空军党委批准,一个翻译也不准动。不许随便改行,确实没工作干的,就集中使用。”毛泽东听说后开始很不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说:“刘亚楼喜欢说了算,空军就让他说去吧”。
刘亚楼有四段婚姻,有三子两女,长子刘煜南、次子刘煜奋、三子刘煜滨,长女刘煜鸿、次女刘煜珍。
“政事儿”注意到,《同舟共进》2009年第9期《刘亚楼:“热度”与“风度”》一文提到:刘亚楼自己不搞特殊,也不允许对亲人搞特殊。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身为空军司令,可老家的所有亲属仍继续在家务农。大儿子刘煜滨从哈军工毕业,他说:“老子在空军,儿子不能再到空军,学什么专业就搞什么工作。”不给任何特殊照顾。大女儿刘煜鸿在空军气象局,是一名普通工程师。
次子刘煜奋是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现已年过花甲。2014年12月,在纪念平津战役66周年之际,他从北京赶到天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
刘煜奋(左一)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回忆父辈往事
2008年7月18日,台湾放开大陆组团游后,梁兴初中将之子梁晓源先后组织了三次四野子弟台湾行。(梁兴初绰号“梁大牙”,在朝鲜战争中率三十八军表现卓越,被彭德怀赞为“万岁军”)。梁晓源说,没去台湾看一看,“是我父亲他们一辈子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