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山西"煤改"后遗症:七大省属煤炭企业负债1.2万亿(1)

2016-08-12 08:09:22  环球网    参与评论()人

数据来源:山西七大省属煤企2016年1季度财报

煤炭企业债台高筑已成为山西省政府最为揪心的事。为支持煤炭企业转型,8月上旬,山西银行业计划将七大省属煤企的贷款全部重组转为“型升级中长期专项”贷款,涉及资金4000多亿元。

事实上,4000亿元的债务只是冰山一角。山西七大省属煤炭企业2016年第一季度末负债总额已达1.2万亿元,几乎相当于全山西省在2015年1.28万亿元的生产总值。

在煤炭行业内,人们通常把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同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焦煤集团”)、晋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晋能集团”)、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晋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阳煤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潞安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煤集团”)统称为山西七大省属煤企。这7家煤企的原煤产量占山西原煤总产量半数以上。

面对煤企日益加剧的债务问题,山西省政府不断出招缓解企业压力。7月中旬,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带领山西9家煤炭企业在北京进行路演、拉投资。

如今山西严峻的形势,使人不禁发问,山西煤炭的开采成本相对较低,为何煤企的债务压力如此之重?有煤炭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现在市场不好煤价相对处于历史低位,但真正让山西煤炭企业背上沉重财务负担的,则是当年的煤改,令这些大矿吃下了太多的高成本的小煤矿,且升级改造的费用巨大,为日后的高负债埋下了隐患。

“煤改”背后的经济账

早在2008年前,山西就已进行了多轮的煤炭资源整合,但山西还是“多、小、散、乱”的煤炭开采格局,且矿难频发。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被外界认为是新一轮煤改的开始。值得一提的是,这轮山西煤改的两个主要初衷是增加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以及通过大型煤企的运营来减少矿难的发生。

在此轮煤改阶段,山西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为兼并重组主体限定了严格的条件。2009年4月,山西省政府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发[2009]10号文,下称10号文)。“10号文”指出,或为大型煤矿企业——具备年产300万吨,而且至少有一个年产120万吨机械化开采矿井的地方骨干煤矿;或有一座年产90万吨及以上矿井作支撑,兼并重组后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300万吨,所属矿井至少有一座不低于年产120万吨。同月,山西还成立了一个“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

2011年5月,时任山西省煤炭厅厅长的王守祯表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基本结束,全省3年内累计关闭矿井1500个,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全部被淘汰。这一方面意味着煤炭大省山西在中国率先告别了“小煤窑”,也意味着此轮煤改正式告一段落了。

“10号文”中的高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把小煤矿挡在了门外,使得许多民营煤老板被挤出了煤炭开采领域,同时也使得即便是被大煤企兼并重组来的小煤矿也要进行升级改造。

一位在山西长期从事能源开发咨询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其实那一轮的资源整合对于大型煤企来说,一方面兼并小煤矿需要资金,另一方面升级改造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这两方面所需资金数目都很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