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日本修法规保障老人就业
针对国外延迟退休年龄的主要做法,莫荣透露,延长退休年龄从立法到开始实行,有一定的过渡期,并且真正实行后采用小步慢跑策略,不是一步延迟到位。像日本、韩国,从立法到真正实行,间隔13年,美国甚至更长。
但是,间隔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太长了,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原来政策的合理性肯定大打折扣;太短了也带来很多弊端和教训。
他分析,延迟退休对部分老年人群确实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无法就业的老年人要有相关福利保障政策。如2004年6月,日本重新修改《老年人就业稳定法》,规定所有企业都有义务雇用老年人。
延退占用的就业岗位并不会绝对地替代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延退不会致年轻人就业难
郑东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办法,一年延迟几个月,总体上对就业影响有限,而且这种影响分散到所有行业,因此,对就业不会构成大的冲击,也不会因此导致年轻人就业难。
他表示,一般人认为,就业是老的不退休,年轻的进不来。实际上,劳动力市场并不是绝对的一对一关系,就像过去退休顶替政策那样,父亲退休,儿子顶替。
实际情况是,儿子可能看不上父亲干的活。现实中有些行业缺工,相当部分劳动者退而不休,更多年轻人就业是进入新兴行业,因此,延退占用的就业岗位并不会绝对地替代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趋势对冲了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产生的就业影响。
大龄技能单一者将受影响
郑东亮认为,延迟退休对社会而言,增加了劳动力供给;对劳动者来说,一方面增加了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时间,另一方面按照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的机制,也会增加退休后的养老金,对社会、对个人均有益。
不过郑东亮也承认,延迟退休对大龄劳动者,特别是技能单一的大龄劳动者的就业有一定影响。为此,需要开发更多的合适岗位,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扶持政策,支持这些劳动者就业,加强对大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因此,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可能消除消极影响。
记者观察
延退应考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差距
人社部专家这次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集体解读,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地域广度的梳理和介绍,乃至政策拟出台的公共管理需求和社会环境变化等因素,都介绍得较为详尽。就连“延迟”一词本身属于“褒义”还是“贬义”,也专门进行了说明。
然而当前延迟退休问题之所以在国内受到如此瞩目,是因为很难仅靠一些国外数据资料就让大家全盘接受。
对于国内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国外相关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国内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和其他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乃至国内的物价涨幅通货膨胀状况和国外的物价涨幅通货膨胀状况,这些相关问题的官方解读却似乎涉及不多。
不仅如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其人群收入水平呈现为橄榄核型,中产阶层所占人群总体数量是最多的。而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拿着各地最低工资的人群,仍是一个相对较大的人数。对于这些低收入群体来说,很多人恰恰是简单体力劳动者,或者属于技能单一的人群。这部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到了60岁以上,很难期待其还能继续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