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BBC最新纪录片《中国创造》,差点被骗给了好评!
文邱荔
继中国新年、中国故事之后,BBC纪录片又来送惊喜了。
最近,BBC的click栏目出了一个新系列,叫《中国创造》(Designed in China)。听名字,好像走的不是以往“高级黑”的路线。但事情没有辣么简单……
这一系列最早是6月下旬在英国电视台播出,共分三集,每集24-30分钟。小编观摩一周终于等来了第一集的熟肉(即中文字幕版),马上就端上桌给大家尝尝!
还记得上周有一个“BBC记者铁锤砸中国玻璃大桥”的新闻吗?那就是click栏目组为了拍《中国创造》纪录片,专门去体验的……
而这不过是这一系列里的九牛一毛。
据BBC官网介绍,这次纪录片的主题是科技新中国。第一集的20多分钟里,BBC记者到访了北京、成都、张家界等地,探访了一些大公司的创新技术。
开场白看得人热血沸腾,主持人一上来就昏天黑地的猛夸中国:
已经今非昔比了
独一无二的巨国
中国制造正在转型成为中国创造
可惜,得瑟不过三秒,小编发现BBC又一如既往地往里面加了点料……
说中国改变就改变,措辞非得是:
不再是只会复制他人劳动成果,并将之批量生产的国度了。
说中国创新就创新,措辞非得是:
西方文化和科技的涌入,令中国式创新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唉唉唉……还是先不要计较这些,咱入正文吧。
《中国创造》第一集,从吃饭入手,说中国以前下馆子,现在点外卖:
顺势提起外卖、微信、美颜相机等各种APP的盛行,说中国在下一盘有关创新产业的大棋:
接着,BBC记者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孵化中心,还和创业者聊了聊中国的创业政策优惠,比如,租孵化中心的办公楼前三个月免费等等的:
赫赫,好像在说中国创业形势一片大好,积极性很高?
可临走时,BBC记者偏偏多加了这么一句:
这里看起来有些空,好像并没有那么多公司入驻。
随后,记者来到成都。
这座城市因熊猫和麻将闻名。
咱们滚滚实力抢镜:
记者体验了一把麻将:
然后说成都的科技之名渐响,他们来到电子科技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玩了一下脸部捕捉和识别系统。
最后才终于道出此行的真实目的——为了和它玩玩。
Champion Robot.
一个会打羽毛球的机器人。
曾经和总理切磋过,还号称能打赢林丹。
女记者和机器人打了好几个回合,遗憾的承认输了……
如果赢了,是不是就出事了……
打完球之后,视线又回到北京。
这次下手更狠,北京的痛点一个没遗漏,堵车、污染、雾霾,全被翻出来一遍。
比如,BBC记者说,为什么中国要加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呢,因为堵车太厉害了。
逻辑是,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加强共享的概念,减少私家车,减轻堵车难题。
然后,BBC记者试坐了沃尔沃的无人驾驶车,又顺手黑了北京的老司机们。
吐槽司机并线乱窜什么的
大意是,我们是想体验下无人驾驶,可惜在这里都用不上,因为——北京的车太乱了,根本走不动……
再接着,为了介绍IBM一项监控污染的技术,先着重嫌弃了北京的污染情况。甚至追溯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
介绍污染难题的时长简直比介绍技术还多。
记者还总结说:
我从内心深处,为北京这座城市感到震撼。
但北京还需竭力保持空气清新。
才能让更多人齐赏共享。
到这儿,我基本掌握了这期纪录片的套路——欲扬先抑。
说是夸中国科技创新,但总要先抑一下。好啦好啦,知道你们西方记者好这一口。
第一集的最后一站,来到张家界的玻璃大桥。
先引了一条新闻说,在某高空玻璃栈道上,一名游客脚下的玻璃因水杯掉落而碎裂,玻璃栈道随即被关闭。
然后,BBC记者说,“张家界的造桥者想要向我证明玻璃桥的安全性”。(完全变成了师出有名,不得不服。)
接下来,就是最前面那一幕。
不过视频暴露了更多小细节,比如,记者第一锤下去的时候,三层钢化玻璃的第一层出现了裂纹,BBC记者笑了……
可他继续挥了很多下铁锤,玻璃还是处于裂纹状态,就是不碎。玻璃桥的负责人笑了……
视频22分左右,能听到负责人爽朗地笑出声来。
记者瘫跪在地上,大笑着说,“我觉得这might be(可能是)安全的。”
不服输的负责人又请了一堆围观群众上去蹦跶,玻璃还是没碎,BBC记者终于承认……
好吧,我信了。
你要再不信,咱们只能中国桥梁史见了。
据BBC官网,后面两期的内容将包括中国引以为豪的快递产业、新兴的VR游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