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岳琦
6月29日,审计署官网披露了中石化集团、中海油总公司、招商局集团、中铝公司、中航工业集团等10家央企详细审计结果。审计涉及石油化工、航空、军工、冶金等领域,重点审计了企业集团总部和部分所属骨干企业。记者注意到,盲目投资造成亏损、招投标乱象可谓是最集中的问题。
盲目投资陷亏损、招标程序不合规甚至“顶风”公款打高尔夫……在审计署的集中审计和披露下,10家大型央企陷入审计风暴。
6月29日晚间,包括中国石化在内的上市央企发布公告,披露了审计署对其审计结果,但公告仅披露审计发现财务、决策管理等5方面问题,并未详细披露细节。
同时,审计署官网披露了中石化集团、中海油总公司、招商局集团、中铝公司、中航工业集团等10家央企详细审计结果。审计涉及石油化工、航空、军工、冶金等领域,重点审计了企业集团总部和部分所属骨干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0家央企被审计出的问题颇为集中。例如,东航、南航均未按规定退出地产业务;中铝公司及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中海油总公司等均出现未经论证或评估的盲目投资;而串通投标、违规招标等问题在这些央企中更是普遍存在。
国资专家李锦表示,目前审计出问题是一件好事情,但审计结果发布后,还存在问责主体不清晰、整改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后续效果还要看相关监管机构的执行力度。
央企再陷审计风暴
近年来,审计署对央企的关注越来越多,而随着审计署公开发布审计结果,被审计的央企都将面临舆论和整改的压力。
6月29日晚间,审计署发布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央企2014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
审计署官网解读称,2015年4月至7月,审计署对10家中央企业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此次审计涉及石油化工、航空、军工、冶金等领域,重点从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情况、企业重大决策和管理情况、发展潜力、廉洁从业、以前年度审计整改等方面开展审计。
“着力揭露企业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反映影响企业发展潜力的重大风险隐患和涉及体制机制制度的问题。”审计署企业审计司主要负责人在解读中称,此次审计共发现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40多起,涉及责任人员90多名。这些问题线索多发生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关键部门和岗位。
据审计署披露,对审计发现的问题,10家央企已追回违规发放的各项资金,建立健全企业招投标管理、境内外资产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609项,处理453人次。对提出的39条审计建议,企业均已采纳。但也有个别企业对以前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不到位或改后又犯。相关整改情况由企业自行公告,审计署将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
上市央企投资频失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审计发现的问题中,盲目投资造成亏损、招投标乱象可谓是最集中的问题。
对港中旅集团的审计结果显示,至2014年底,青岛海泉湾度假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87亿元,因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等造成亏损2亿元。而该项目建设之初就未经发改委批准,在土地竞买中,港中旅集团还向竞争对手支付2000万元,使其退出竞买。
在盲目投资上,中铝公司可谓频频“中招”。2010年至2012年,中铝公司未经充分论证,批准投资内蒙古氧化铝等2个项目,后因经济性差等原因停建停产,造成损失和损失风险11.4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铝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铝业也被审计出投资问题。审计署披露,中铝股份(即中国铝业)重庆分公司2006年投资建设80万吨氧化铝项目,至2014年7月底亏损49.39亿元。中铝股份2011年未经充分论证,批准投资新疆煤电铝项目,后因产能过剩等原因而停建,造成9288.74万元投资面临损失风险。
盲目投资问题中金额最大的是中海油总公司。据审计署披露,至2014年,中海油有限公司2011年以142.42亿元并购的一家境外公司,由于前期论证不充分等原因发生亏损累计6.21亿元。
而对中海油总公司境外投资,审计署还特别提示,2014年其境外资产和收入规模分别占总资产和营业收入的42.98%、54.85%,但盈利能力弱,境外利润总额仅占合并利润总额的14.12%;设立的85家境外经营公司中,有16家公司亏损,亏损金额8.89亿元,其中4家连续3年以上亏损,累计亏损16.74亿元。
此外,10家央企中有8家都出现未按规定公开招投标的问题。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2011年至2014年,所属第二十八研究所等5家单位还存在串通投标、出借资质、多支付工程款等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则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支付高尔夫球卡管理、消费费用。审计署2011年审计就曾披露,中国石化集团有25827宗土地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但在整改后的2015年底,仍有3202宗尚在办理土地使用权证。
(实习生李少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新闻
4600万吨原油加工产能闲置中国石化集团审计出31项问题
◎每经记者岳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在2014年审计中被曝出31项问题,4600万吨原油加工产能闲置及下属企业管控问题引发业内关注。
审计结果显示,中国石化集团在企业重大决策和管理方面、发展潜力等五方面存在31个问题。中国石化(60028,SH)当晚发布公告,称已建立起三个层面的整改工作机制,并将积极推进整改。
国资专家李锦表示,对下属企业监管有待加强是部份央企的通病,随着对央企本身的监管加强,尽管其对下属企业监管也在加强,但还存在着经济问题向下转移的趋势。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中国石化也在积极去产能,相信在2017年左右原油加工产能问题会有较大改善。
此次审计署重点审计了中国石化本部及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商业储备有限公司等4家二级单位,发现中国石化集团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企业重大决策和管理、发展潜力、廉洁从业、以前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等五方面存在问题。
企业重大决策和管理方面中,审计结果明确提出其存在违规分配原油指标、对海外项目风险因素估计不足、违规购置办公楼等问题,其中,重点提到了其对对下属企业管控方面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
审计结果中列举了14个中国石化集团下属企业的违规事件,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累计涉及金额94.67亿元,其中江苏分公司违规从无成品油批发和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采购成品油一案,涉及金额达25.59亿元。
李锦表示,央企下属企业相对频繁的违规很大程度上源于问责与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以发布审计结果为例,事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来对中国石化集团进行问责,问责标准也不够明确。
审计结果还提到了中国石化集团在发展潜力方面的问题,包括研发投入不足、存在较大加油站处理压力等,记者发现,其在产能过剩方面也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2011年至2014年,中国石化原油年加工能力由2.43亿吨增至2.84亿吨,但实际原油加工量仅由2.2亿吨增至2.38亿吨,由此推算,其2014年的原油加工产能闲置达到4600万吨。
林伯强表示,很大程度上原油生产能力过剩不可避免。他指出,2011年之前国内原油市场增速达到6%~10%,可自2012年后市场增速陡降至1%~2%,这就让2011年左右开始新建的项目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供过于求,大量产能闲置。
此外,2011年至2014年,中石化集团所属燕山石化等8家企业投资72.91亿元新建的14个化工项目,建成后未能正常投产导致资产闲置;燕山石化50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扩能改造等5个项目投入4.39亿元后即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