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2016-05-27 08:20:05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5月26日下午七点,与杨绛先生同住在南沙沟小区的住户路过杨先生家门口时拍到了贴在门口的告示,内容显示:“遵照杨先生的遗言,她去世后,家中不设灵堂,一切从简,谢绝一切花篮……谢谢大家理解。”落款为:“杨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

然而,还是有人放了两束鲜花在杨先生家门口以示祭奠。

5月25日,杨绛先生过世,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杨先生同一小区的住户,得知杨先生前两年身体尚好,还经常在院子里走动,遇到邻居打招呼,杨先生也会友好地颔首回应;她的保姆和其爱人共同照顾杨先生,她的女婿生前也经常去探望。

杨绛先生过世以后,因其膝下无子,其后事交由其生前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料理。所有来采访的记者和前来祭奠的读者被小区门口的保安拒之门外。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拍摄照片的该小区住户在朋友圈写道:“请大家切勿再来打扰,最真挚的祭奠来自内心,先生千古。”

关于死亡,杨绛先生曾写过:

人都得死。人死就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肉体离开了灵魂就成了尸体。尸体烧了或埋了,只剩下灰或土了。但是肉体的消失,并不影响灵魂受锻炼后所得的成果。因为肉体和灵魂在同受锻炼的时候,是灵魂凭借肉体受锻炼,受锻炼的其实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一个中介。肉体和灵魂同享受,是灵魂凭借肉体而享受。肉体和灵魂一同放肆作恶,罪孽也留在灵魂上,肉体不过是个中介。所以人受锻炼,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

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灵魂和肉体结合之后,同在人世间过了一辈子。这一辈子里,灵魂或为善,或作恶,或受锻炼,或不受锻炼。受锻炼的品质会改好,不受锻炼而肆欲放纵的,品质就变坏。为善或作恶的程度不同,受锻炼的程度又不同,灵魂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好或变坏。灵魂的品质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不复是当初和肉体结合的灵魂了。改变的程度各各不同,灵魂就成了各各不同、各各特殊的灵魂。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据新华视点:【杨绛先生遗体在京火化】杨绛先生遗体27日在京火化。上午9时许,从北京协和医院起灵,前往八宝山。遵照杨绛先生遗嘱,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杨绛先生书籍、手稿、文物字画均捐赠国家】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7日发出讣告称:钱钟书、杨绛先生家中所藏存珍贵文物字画,已于生前全部无偿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籍、手稿以及其他财产等,亦均作了安排交待,捐赠国家有关单位,并指定了遗嘱执行人。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5月25日,北京清华大学,近千名清华师生聚到一起,静默无声地悼念与清华同龄的校友杨绛先生。当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老图”是当年杨绛与钱钟书先生读书、做学问和恋爱的地方,至今馆里仍保留着她的专座。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5月25日,北京清华大学,近千名清华师生聚到一起,静默无声地悼念与清华同龄的校友杨绛先生。当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老图”是当年杨绛与钱钟书先生读书、做学问和恋爱的地方,至今馆里仍保留着她的专座。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5月25日,北京清华大学,近千名清华师生聚到一起,静默无声地悼念与清华同龄的校友杨绛先生。当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老图”是当年杨绛与钱钟书先生读书、做学问和恋爱的地方,至今馆里仍保留着她的专座。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1912年,杨绛一岁。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1927年的杨绛。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1932年留影。

杨绛家门口贴告示:不设灵堂 谢绝一切花篮

1935年,钱钟书杨绛夫妇在赴英国留学的船上。

(责任编辑:翟明 CN04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