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毒地"学校学生家长:部分学校拒收自己孩子

2016-04-20 07:38:28  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常外污染疑云中的家校拉锯战)

对为人父母的李丽(化名)而言,2.1、1.6、2.6的数值曲线让一家人揪心。

这意味着,她的孩子因为寒假放学在家缓解了的病情,或许是因为开学而再次加重。

这3个检查数据描绘了孩子的淋巴结大小,分别检测于学校停课前、开学前和这一星期,最后也是最高的那个检查数据来自上海长征医院。

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家长们说,为了寻求真相,他们在竭尽全力地进行统计。至于校方昨日所公布的“转学人数”为46人,家长们并不认同。他们说,“约有140多名学生开学后就没来学校报到了”。

复检

昨日的常州,并没有传来让家长们感到乐观的数据,反而是家长们获知了多名该校学生复检的结果而更加担心。

常州方面多次援引相关监测数据,以此来表明“常外地块土壤和地下水并未受到污染”。但家长们拿出了自己的统计报告,“昨天有七八名学生得到了复检的结果”,“以前没问题的孩子,现在也出了问题”。家长王强(化名)强调,其中“常外”的学生,一般具有3个病理特征:白细胞减少、甲状腺结节和淋巴结肿大。

王强说,这些孩子很多被带往上海的三甲医院长征医院作检查,“那里的甲状腺诊治技术较常州强得多”。

常州校方称,全市8家医院在今年1月11日和2月29日接受学生就诊体检587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但家长们表示,由于无法相信当地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统计方法,而大多数去了医疗水平更高的上海、南京等地作定期检查,这部分的学生事实上并未统计在列。

在“常外污染事件”爆发后,对于学校诸多孩子得病,家长们迫切希望知道的是——这么多孩子出现病状,究竟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他们想到了一个简单的“抽样调查”办法:即随机找两家常州的中学的班级作对比,看看同龄人是否出现相同的疾病概率。

这样的方式是否科学,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

根据家长们在自发进行的交流中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由于前往外地医院复检的结果“不太乐观”,转学的学生人数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我亲朋好友的小孩最后都放弃了今年进入这所学校的打算,虽然他们都符合该学校的入学资格。”王强说。

转学

让家长们存疑的,还有对于常州市公布的“学生到校”数据。刘虹(化名)称,官方通报的表述为“常州外国语学校‘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应到校”的基数自动将“本该到校”的学生人数排除在外。在刘虹等家长看来,这一数字应该在2451名基础上,再加上约140名在开学前就已转学的学生。

刘虹回忆,由于孩子疾病的原因尚未查清,忐忑不安的家长在今年1月15日等候至凌晨也未能得到相关的解决方案,最终下决心让孩子们转学。

按照刘虹等家长的说法,在孩子春节开学是否入学的问题上,家长们与学校进行了激烈的对峙,部分家长坚持“不入学”。

但家长们表示,学校通过班主任事先对“学生的报到愿望”进行了统计,后者“游说”家长入学的方式大致有两种,先是建议学生在规定日期来报到,一旦遭到家长拒绝后,老师的口气开始强硬,“必须向校方提供家长签名的书面假条,否则算旷课多日,可取消学籍”。

家长们认为,于是,“应到校”的学生人数就从“本该到校”的人数中经过了“删减”,如果家长依然强烈拒绝,这部分人数就予以排除。

家长们说,他们的统计很简单,就是“数人头”,这项工作不难进行,只要花点时间即可。在昨日,家长们的这些疑问也未得到校方的证实。

也有部分家长态度软化。刘虹坚持了一周时间,最终同意孩子回到学校。她说,常州当地的另外一所教育质量仅次于常外的中学并不愿意接收“常外”的孩子,而孩子只能转学去了户籍地地段学校,这对本来优秀的孩子是种极大的精神打击。

编制

家长们的不满甚至指向了“原本可爱”的老师。

家长们反映,去年事发后,家长们利用各自的社会关系,准备让孩子们去其他学校借地补习,有部分常外老师答应了家长的要求。为此,家长们还联系上了其他学校的教室。

“但很快遭到了校方的阻止,有一名老师上了半天课就被校方勒令回校,不准在外授课。”家长陈韵(化名)说,之前,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站在同一阵线,甚至帮学生们呼吁,要求检测学校的环境。

但随后老师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不要求学生去进行医疗检查,反对部分家长的主张,”陈韵说,为了联系学生工作而建的家长群后来就多数沉默了,家长的意见也开始“分化”。

由于担心成人的意见影响到孩子们的情绪,部分家长还退出了微信群。更有与当地教育系统密切联系的家长私底下表示,虽然现在学校属于民办,但校方同意给老师们解决编制问题,这动摇了老师们的态度。

昨日,面对记者的疑问,常州外国语学校方面也未证实该说法,只表示“一切等调查结果”。

要求查清真相的家长们还觉察出一种微妙的变化,那些在公务员体系或事业单位的家长们要么态度截然相反,要么选择沉默。

“有个学校上级单位的家长最后放弃了让孩子转学的想法。”陈韵说。

(责任编辑:赵逸 CN0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