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常州回应“中学污染事件”:周边土壤和水没受到污染

2016-04-18 18:45:02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常州回应“中学污染事件”七问,否认周边土壤和水受到污染

4月18日下午,江苏省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向澎湃新闻发来了近5000字的书面材料,就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日前报道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土地污染以及部分不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事件做出回应。

央视视频截图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常州官方在通报中,多次援引相关“监测数据”、“检测数据”,以此来表明“常外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未受到污染”。

常州官方向澎湃新闻发来的书面材料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于4月17日播出“不该建的学校”报道之后,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当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展开相关工作。

事件背景:学校周边“毒地”土壤修复散发异味,引家长忧虑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外”)附近的地块位于常外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以下简称“原常隆地块”)进行土壤修复(原打算土地修复完毕后进行商业开发)。在土壤修复过程中,该地块散发出刺鼻的异味,这让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意见很大。

不少学生家长进而联想到,自2015年9月常外搬迁到新北区的现在的新校址后,多名学生出现皮肤过敏、咳嗽、流鼻血、呕吐、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家长们质疑,这可能与学校附近正在进行土壤修复施工的“毒地”有关该地块的前身是2010年整体搬迁的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随后,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家长向当地学校、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媒体反映此事。澎湃新闻于2015年12月下旬进行了采访,2016年1月13日刊发了报道《常州修复“毒地”土壤或致学生过敏咳嗽,附近一中学停课》。

在学生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此事并经媒体报道后,常州市和新北区政府,对原常隆地块的土地用途作出重大调整,表示该地块不再从事商业开发,而是改为绿化和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并将对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进一步专家论证。

4月1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针对此事再次进行了“不该建的学校”专题报道,提及常州外国语学校先后有641名学生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此事件再次进入公共视野,引发各界关注。

回应1:到底有多少学生身体出现异常症状?

据央视4月17日报道,自从2015年9月份常州外国语学校搬到新北新校址后,很多学生因为环境污染,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

报道称,“据了解,常州外国语学校先后有641名学生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的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针对央视报道的常外“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的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的说法,常州官方回应称,2016年1月11日至2月29日,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结果正常的464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

据常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常州外国语学校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中,除1人事假、4人病假、5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外,其余学生全部到校;210名教师中,除3人病假外,其他教师全部到校,“学校教学秩序正常”。

针对个别学生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的说法,常州市新北区政府相关人士对澎湃新闻称,他们目前没有发现有学生白血病病例,仅有一例淋巴癌,但该学生是在在学校搬迁至新校区之前、于2015年9月确诊的,“事前两个月出现的症状”。澎湃新闻记者尝试联系相关家长求证此事,截至发稿前尚未联系上。

回应2:常外周边土地到底是否受到污染?

央视的报道称,这么多学生同时出现不良反应,家长们把问题指向了学校旁边的一片工地。

据家长们反映说,这个地块上原来是三家化工厂(常隆化工有限公司,长宇化工和华达化工),后来,这几家化工企业也陆续搬离,当地政府准备在环境修复后将该地块用于商业开发。

由于很多学生出现了身体异常,家长们委托检测公司对常州外国语学校里的地下水、土壤和空气进行了检测。央视的报道称,“结果多项特征污染物被检出”。

央视报道称,常外附近的原常隆化工厂地块,在对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中,土壤、地下水里以氯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污染物为主,萘、茚并芘等多环芳烃以及金属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普遍超标严重,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氯苯,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四氯化碳浓度超标也有22699倍,其它的二氯苯、三氯甲烷、二甲苯总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也有数千倍之多。

央视报道称,常州外国语学校附近的“毒土地”尚未修复完毕,2015年9月便有大量的学生入校,就读常州外国语学校。

常州外国语学校

常州官方称,今年2月15日,原常隆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

不过,不少学生家长对澎湃新闻表达了他们对常隆地块的可能存在潜在且持续的环境污染担忧不已。

央视的相关报道也提及,有专家认为,污染物质并没有消除,在地底下仍是一颗生态炸弹。

对此,常州官方回复称,为进一步控制该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还同时编制了《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环境监控方案设计工作大纲》,并于2016年2月19日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正按照大纲要求,制订五年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地块及周边敏感目标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以及地下水控制性修复工程。

官方回复称,他们得到结论,该地块的生态隐患是可控的。

回应3:校区内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

央视报道称,由于很多学生出现了身体异常,家长们委托检测公司对常州外国语学校里的地下水、土壤和空气进行了检测,”结果多项特征污染物被检出“。

对此,常州市政府新闻办表示,今年3月下旬,学校、家长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了检测。

不过,检测的结果却与央视的报道大相径庭官方称,“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

常州官方还通报称,自2011年起,经过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常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华达、常宇)地块污染的影响”。此外,监测数据表明,“常外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未受到污染”。

回应4:附近化工地块是否存在偷埋危废问题?

针对此前有媒体报道的有知情者举报常外附近的常隆地块存在大规模填埋危废的事情,常州官方称,2015年11月6日11月19日,在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的全程监督下,由有资质的专业队伍依据举报人现场指认地点进行钻孔28个,并对重点疑似区域逐一挖掘,挖掘面积345平方米,挖掘深度达到6米。

常州官方称,现场共挖掘出30公斤填埋物,包括残破铁桶两个(其中一只内有少量黑褐色粘稠物)、小包除草剂(包装袋注明为“高渗异丙隆”)三包,“未发现大量具有化学品特征物质的填埋痕迹”。

事件影响:环保部、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介入调查

据了解,央视17日对常外污染事件报道后,引发各方高度关注。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4月18日消息,教育部对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察机制”,由国家督学赴常州当地进行专项督导,并将及时发布有关督导情况,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针对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部、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尽快赶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附: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关于央视报道反映“常外”相关情况的说明》(原文)

4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不该建的学校”报道之后,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当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展开相关工作。

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外”)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以下简称“原常隆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周边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事情发生以后,常州市和新北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置,按照公开修复方案、公开监测结果、公开验收结论、接受社会监督“三公开一监督”原则,对该地块用途作出重大调整,同时组织实施该地块修复调整工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风险。2月15日,原常隆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

3月下旬,学校、家长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目前,全校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中,除1人事假、4人病假、5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外,其余学生全部到校;210名教师中,除3人病假外,其他教师全部到校,学校教学秩序正常。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原常隆地块有关情况

原常隆地块位于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包括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市华达化工厂、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原厂址,地块总面积约26.2公顷。为改善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周边的空气质量,新北区于2009年5月启动了该地块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2011年6月前完成原常隆化工等企业搬迁,2013年立项、2014年3月份正式实施该地块修复工程。2015年12月份,由于防护不当,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引发环境投诉。据此,新北区环保局于12月25日下达了对上述地块修复工程的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全面停止施工;2016年1月3日,修复工程全面停工。与此同时,新北区迅速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1月15日,新北区政府将该地块由商业开发调整为绿化和公共配套设施用地。1月20日,《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调整报告》通过国内知名专家的咨询评审,并随即启动常隆地块修复调整工程。2月4日,该工程验收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2月15日,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完全达标。

(二)常外学校有关情况

常外新校区位于通江路以西、辽河路以南、千岛湖路(龙虎大街)以北,该地块原系太平洋电力机械厂及自然村,而非化工厂地块。常外在2015年搬迁前地处老城区,有初、高中部55个班级,2200多名学生,教职工200余人,占地面积84亩,校舍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但随着学校班级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人均占地少、活动空间小、教辅用房数量不足,原校址已无法满足学校改革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同时,根据国务院校安工程项目要求,常州学校建筑应达8度抗震设防等级,常外原校址整体建筑建于上世纪80年代,防震系数较低,因此教学用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改造建设。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异地重建和搬迁,既适应学校发展满足抗震要求,又可缓解学校原处区域主干道的交通压力,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教育资源布局。

2012年,学校持《关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等文件,向常州市规划局高新(新北)分局提出规划选址申请。该局依据该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审核相关资料后,于2012年7月核发了项目的选址意见书。2012年8月,该局依据《关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等相关资料,经审核后核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13年8月,该局依据《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土地证明文件等相关资料,经审核后核发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13年10月份正式开工,2015年7月份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符合招投标程序。学校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达标后,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12月底常隆地块修复散发异味后,七、八年级于2016年1月12日停课、提前放寒假,九年级教学计划正常进行。在2月15日常隆地块修复调整工程通过专家验收的基础上,学校于2月18日委托监测,结果均合格。2月20日正常开学,目前学校教育秩序正常。

(三)环境检测结果情况

2015年7月14日,新校区投入使用前,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学校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

2016年1月4日起,针对市民和家长关心的常外周边空气质量问题,市环境监测中心在常外周边设6个监测点位,对常外周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处于正常范围。

2月5日,针对场地的污染特征,新北区环保局委托上海华测品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比对监测。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空气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

2月18日,受学校委托,澳实分析检测(上海)有限公司对校园室内外空气、土壤、地下水及辐射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达标。

2月19日下午,常州市固废与辐射环境管理中心选取6个点位进行放射性状况监测,对照《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依据,常外校内道路和室内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天然本底的涨落范围内。

3月2426日,学校和家长分别委托澳实分析检测(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校园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达标。

二、前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措施

常州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提出明确要求,1月15日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九云总牵头,由分管教育、卫生、环保等副市长负责、新北区政府及市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小组,及时研究并迅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学校及周边空气不受污染,维护师生身体健康。

(一)变更地块用途,调整修复方案。由新北区政府组织专家制定并实施原常隆地块应急处理方案和土壤修复调整方案,同时将该地块用途由商业开发调整为绿化和配套设施用地,并由环保部门加强施工监管,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污染情况。

(二)明确部门职责,确保工作落实。新北区政府向学生家长发出《告家长书》,对土地修复工程中发生的异味情况公开表示歉意,承诺改进措施。由环保部门采取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相结合的方式,对常外及周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教育部门会同学校联合做好师生和学生家长思想沟通工作,保持正常教学秩序。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启动调查初核程序。

(三)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按照“三公开一监督”原则,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及时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建立沟通机制,通过组织专家现场答疑、家长见面会等形式,加强沟通,消除师生和家长疑虑。

下一步,常州市及新北区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长期风险防控、绿化工程等相关方案,努力为周边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环境,同时持续关注学生身体健康。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和相关媒体的汇报沟通,积极配合环保部联合调查组调查工作,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将按照“客观公正、依法处理、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的原则,认真调查核实,查清事实,依法处置,严格追责,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三、关于报道反映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

市卫计委组织成立医学专家组,定期分析学生健康状况,并结合学校卫生要求,指导做好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2016年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点,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结果正常的464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其中:甲状腺结节71人、颈部淋巴结肿大22人、甲状腺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7人、肝功能异常5人、肾功能异常8人、支气管炎3人、桥本2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人、WBC<4000的4人。并对133位检查指标异常学生进行随访,其中124人随访成功,9人未随访到,16人随访指标恢复正常。

针对学生检查指标异常情况,专家组进行了专门分析。从医学角度讲,甲状腺结节发病慢性、隐匿,往往通过体检才能发现,一般青少年(13-15岁)患病率达7%。其主要原因有:碘摄入不足或者过多、精神压力过大、甲状腺器官先天性自身免疫缺陷、药物因素等;关于血液白细胞计数下降,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于淋巴结肿大,人体淋巴结有450-600个/个体,正常淋巴结直径0.2-0.5cm,豆形或椭圆形,质软扁平、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正常人可触及的浅表淋巴结部位为颌下、颈、腋下、腹股沟。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在下颌可触及<1cm的淋巴结,质软扁平。儿童可触及肿大的颈部淋巴结大多数均为反应性增生及其他炎症性病因,一般随着炎症的消除而恢复正常。

(二)关于原常隆地块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氯苯浓度分别超标的问题

2011年常隆(华达、常宇)公司搬迁后,当地环保部门及时组织对该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参照《荷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DIV,2009)》(目前国内无相关标准),该地块局部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氯苯等特征污染物浓度超标。

自2011年起,经过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常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华达、常宇)地块污染的影响。

(三)关于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与场地特征污染物有关联性的问题

2016年3月26日,家长和学校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常外教室、宿舍、图书馆室内空气采样检测,甲醛、TVOC、苯、甲苯、二甲苯均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 T 18883-2002)》,检出的丙酮、二氯甲烷浓度很低,且并不是常隆地块的特征因子。今年2月初,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调整工程完成后,在常隆地块内部、常外北校门和新北区政府北侧(比对点)进行环境空气比对采样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三个地点检出的有机物无明显差异。

(四)关于常外饮用水及开采使用地下水的问题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我市早在2001年就严禁开采地下水。常外饮用水等生活用水均来源于市政供水系统,常外未开采过地下水。

(五)关于常外环评报告土壤、地下水监测未考虑农药成分的问题

常外项目环评报告已经对该地块包括农药生产的特征污染因子在内的194种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检测。监测数据表明,常外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未受到污染(详见环评报告P1415页)。

(六)关于“黏土覆盖存在生态隐患”的问题

修复调整方案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确定该地块污染区域黏土覆盖厚度,于1月20日通过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环保部南京所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国内知名专家咨询评估。土壤修复调整工程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并于2月15日通过专家验收。

为进一步控制该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还同时编制了《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环境监控方案设计工作大纲》,并于2016年2月19日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正按照大纲要求,制订五年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地块及周边敏感目标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以及地下水控制性修复工程。因此,该地块的生态隐患是可控的。

(七)关于“原化工企业存在大规模填埋危废”的问题

2015年11月6日11月19日,在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的全程监督下,由有资质的专业队伍依据举报人现场指认地点进行钻孔28个,总进尺154米,并对重点疑似区域逐一挖掘,挖掘面积345平方米,挖掘深度达到6米,现场共挖掘出30公斤填埋物,包括残破铁桶两个(其中一只内有少量黑褐色粘稠物)、小包除草剂(包装袋注明为“高渗异丙隆”)三包,未发现大量具有化学品特征物质的填埋痕迹。

对报道中提到的其他相关问题,我们将作进一步调查核实,及时公布相关调查结果。

常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16年4月18日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