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2016-03-11 11:02:25  安徽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当涂县发现一东吴大墓:墓主疑为孙权第六子孙休(图)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现场

中安在线讯据皖江在线报道,3月10日,当涂姑孰工业园内,当地人称之为“天子坟”的发掘现场,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东吴大墓已初露轮廓。墓室用砖砌造,由南至北依次为甬道、前室、后室,东西分别有耳室。从外部测量,南北总长44米,东西宽30多米,“四隅券进式”穹降顶。前室墓门明显有盗洞,前室底端四角分别镶砌石雕牛头。从发掘进度看,东北角的石雕牛头尚存,只是牛角不翼而飞,东南、西北角的已被盗走,只留下牛头颈痕,西南角尚未发掘到牛头土层深度。后室、耳室尚未发掘,但后室顶部已有明显盗洞。该墓虽经盗掘,并有待进一步发掘,但已在发掘中发现金器等文物。

据在发掘现场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叶润清教授介绍,该墓墓葬规模明显超过朱然墓,但墓主身份目前还不能确认,尚待进一步发掘考证,可以确认的是,这是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东吴大墓。整个发掘可望于今年6月份结束。

不过,有专家推测,既然墓葬规模超朱然墓,可见当涂东吴大墓墓主身份不一般。当涂县文联主席施长斌告诉记者,在东吴大墓所在的洞阳村,民间流传有“上有天子坟,下有娘娘庙,中有百步塘”之说,“天子坟”指的就是这座东吴大墓。明嘉靖版《太平府志》载:“吴景帝(孙权第六子孙休)陵,县东,地名洞阳。”民国版《太平府志》载:“三国吴帝陵,《旧志》载在洞阳,地无考。”(记者吴黎明)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南京南郊曾发现一座大型孙吴砖室墓葬。专家推断其时代为孙吴晚期,墓主可能与孙吴宗室有关。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规模最宏大:墓坑长21.5米,宽14.4米,前室顶部的巨型覆顶石、前后室四隅的兽首形石灯台、后室的大型虎首状石棺座等墓葬设施,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六朝墓葬。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文物最奇特:出土青瓷器是六朝考古中前所未见的新器形;20余件青瓷人物俑为六朝青瓷不可多得的艺术品;26枚图案精美的人面纹瓦当,则为近年来南京六朝建康都城遗址之外六朝墓葬考古的首次发现。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在墓葬的排水沟位置取得三大突破:其一是经过发掘,发现了考古史上最长的六朝排水沟,总长为305米。其二是排水沟呈明暗沟分布,这也非常少见。最后一个发现就是在排水沟的解剖层发现了三块墓砖。其中两块刻着“孙”字,一块刻着“浩”字。据南京市博考古专家称,这二个字很有可能是东吴时期修墓的工匠所刻,砖头上的字体接近楷体,字体古朴。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此次发现有字墓砖的排水沟长度之长令人惊叹,从甬道口的铺地砖下,穿过石门、封门墙、斜坡墓道,一直向南延伸,经过勘探和平面揭露的长度有305米,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东吴历代帝陵的规模,这与孙皓好大喜功、追求奢华的个性非常吻合。另外之所以判断是孙皓的帝陵还有另外一个证据:那就是在本次考古发掘中,墓室中有3座棺床,却只有两副残棺,这也许可以解释,当孙皓为自己兴建完自己奢华的帝陵时,他的国家以及他的个人都随之覆灭了,只留下一座豪华的帝陵,永远都迎不来自己的主人。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南京江宁东吴大墓资料图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南京江宁东吴大墓资料图

安徽发现东吴大墓 墓主疑为孙权之子孙休(图)

南京江宁东吴大墓资料图

(责任编辑:张晓伟 CN04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