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无线TVB播放普通话新闻用简体字幕引争议
推广简体字的运动,最早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视之为有助基层学习、帮助扫盲之举,内地在上世纪50年代起大加推广,简体字取代繁体字成为规范汉字。评论员沈帅青撰文认为,已熟用繁体字的学生,要看懂简易版的简体字,本身很快上手,加上近年内地图书、电视节目流行程度上升,年轻人上网看的最新最快的美剧、日韩综艺节目,大多也是简体字字幕,他们看得多自然学会,何须学校再设课程来教?因此公众实在无须过度反应。文章认为,说到底,学不学简体字,与其说是教育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港人着眼更多的地方并不是简体字是否会拖累学生学习,而是担心简体字的“入侵”,将会取代繁体字的地位,触及最敏感的港人身份认同问题。沈帅青同时提到,事实上,不少港人有时候也会贪方便使用简体字,就算台湾的“台”字,无论在内地还是港台,大部分人也会为方便而使用简体字。香港星岛日报网23日援引相关评论称,如果将繁简强分优劣甚至当作身份标签,是太过浅薄无知,而将问题泛政治化,强分正宗旁门,甚至给使用者扣帽子、安罪名,就无理且失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