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80后农民工:贡献这么多但这座城市却容不下我(4)

2016-02-02 09:24:31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小梁心中的榜样,就是自己的舅舅张士家——村里第一个出去闯北京的人。1991年,张士家第一次来到北京建筑工地打工时,人生地不熟,工作机会也少,经常被当做盲流到处赶,30平方米的宿舍常常睡七八十人,“有时候半夜出去撒泡尿,回来就没睡的地方了。”

跟着张士家一起的农民工,有的挣了点钱回家了,有的受不了离开了,只有他在北京一干就是20多年,坚守到了现在。这份坚持也让他成就了村里的许多项第一:第一个买BP机,第一个买手机,第一个买汽车……

“对于我们这种出去务工的,榜样的作用相当大。”小梁说,现在全村都在外地做建筑工,基本都是靠舅舅一手带动的——甚至小梁的父亲、弟弟、四个叔伯、三个舅舅、两个姨夫,以及大多数堂兄弟、表兄弟都跟着干了这一行。

“舅舅的榜样给了我这样一种信心:任何一个职业,只要你用心去做,都会有所成就。”小梁说,如今,他可以为了实现一个工期目标几天几夜不睡觉,可以把计划排得很细,正是得益于这样一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

想通了这一层,小梁有时候也觉得先不用去瞎操心何去何从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做好当下的事。至于新的一年嘛,“希望自己能考一个建造师的证书,所以首先要拿下成人自考,弄个本科学历。然后,家人能够健健康康,工作有更好的业绩。”小梁说,“至于房子啊,车子啊,我想有一天都能实现。”

(责任编辑:赵逸 CN0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