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为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纪检监察机关还着力在固本强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问责的主体作用,积极落实执行责任,形成行政监察网络,打通问责的“末梢神经”,将问责情形阻滞、消灭在基层和基础工作的原始环节、初始状态,引导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自觉养成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思想意识。
为杜绝“一问了之”的现象,目前,纪检监察机关正在加快理顺问责后果与被问责人员自身利益的捆绑链接,着手研究出台办法,将被行政问责人员与考核等次、任用、奖惩等挂钩,形成问责效力的“连锁反应”,由此提高问责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建长效监督机制让问责不留一处死角
“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这也是一种腐败。在其位就要尽其责,为百姓服好务。”一位在窗口单位工作的机关干部这样说。
几年来,哈尔滨市通过不断地督查监督,加大问责力度,将庸政懒政怠政曝光于媒体之下,接受群众监督,使广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警醒、教育,明确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政府的公信力也在群众心目中与日俱增。
优化发展环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开展行政问责也绝不仅仅是权宜之计。哈尔滨市监察机关有关人士表示,行政问责不是“一阵风”,他们正在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新举措、新办法,持续加强问责的力度和深度,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实现行政问责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强化责任落实不留死角。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切实做到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找出不落实的原因,追究不落实的责任。
——坚持明察暗访掌握实情。进一步加大对窗口服务、执纪执罚等重点行业、部门、岗位和人员的明察暗访力度,主动获取问责线索,对发现的问题,该整改的整改,该问责的坚决问责。
——继续“开门问责”。坚持“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对行政问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良现象进行曝光,形成舆论高压态势。
——推进问责监督规范化。建立定期征求意见制度,并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回音、项项有落实。建立问责工作快速反应机制,对媒体报道、网络舆情快速研判、快速处置、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