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仇和拜佛用开发商送的美元捐功德 称为昆明人民祈福(3)

2015-03-27 07:15:16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仇和拜佛用开发商送的美元捐功德 称为昆明人民祈福

3月17日,宿迁市,中豪集团投资的运河文化城内,一住宅项目紧急贴上了停工通知。中豪集团内部人士称,集团实质上已经资金吃紧。网络截图

2003年,刘在宿迁投资两百万建立了芬那丝袜业有限公司。宿迁本地企业家王明(化名)回忆,袜厂建立后,刘卫高充分展现了“社交本领”,利用投资商身份在宿迁官场四处活动,有段时间宿迁市政府赠送外地官员和客商的礼物,很多都是“芬那丝”的袜子。

王明回忆,刘卫高与仇和的结缘,源于宿迁市政府的一次义乌考察。仇和对义乌的商贸模式一直有兴趣,考察期间刘卫高组织接待、参观,赢得了与仇和交流的机会。

中豪集团一位高层人士透露,刘卫高做了很多功课,揣摩了仇和的心思,以了解仇和的招商引资思路。

此时,宿迁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刚刚布入正轨。 2002年,仇和把在沭阳开展的全民招商模式带到宿迁,要求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

当时负责招商的一名官员回忆,刘卫高带来的两百万项目,已经属于宿迁所能引来的“大项目”了,因此,当刘卫高向仇和介绍义乌小商品城模式后,仇和决定,将义乌小商品城的模式复制到宿迁。这一决策的执行者,自然就是刘卫高。

宿迁城区始建于1997年的一个批发市场成了试验田,但在拆迁中,刘卫高提出,原址重建规模无法扩展。后来,市政府为刘卫高另批了一块地方,由刘卫高投资26亿。2005年8月1日,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破土动工。

在其他企业家看来,这个项目几乎是仇和送给刘卫高“稳赚不赔”的买卖。在旧市场被拆掉后,老的商户只能选择购买新商贸城的商铺,而老批发市场的地块,还可以接手继续开发。

同样是开发商的王明估计,仅此一个项目,刘卫高至少净赚了七八亿元,自此一跃成为宿迁名气最大的商人。

王明回忆,刘平时很少与本地企业家打交道,每次见到刘,他都跟在时任仇和秘书的谢新松后面;另一位开发商称,刘卫高当时在宿迁的拿地等行为,都是通过谢进行。

昆明的江浙企业大潮

刚到昆明,仇和提出“全城改造城中村”,要在5年内重建三百多个城中村。改造方法,正是他在宿迁的“义乌商贸城”模式。

刘卫高正是看准了仇和提出的“以大项目带动城中村改造”,才从宿迁“追随”,以“复制宿迁义乌商贸城”的名义进驻昆明。

仇和入滇半年之后,2008年5月,刘卫高的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昆明官渡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公司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房屋拆迁工程等。

此时,宿迁官场已有人不解,“仇书记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要带他过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