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专家接触国外先进战机羞愧 40多岁掉光头发

2014-12-29 07:52:27  环球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专家接触国外先进战机羞愧 40多岁掉光头发
马登武在病床上辅导研究生课程。 明文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题: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马登武:部队的需求就是命令

    作者 陶社兰 曹谦 丁小峰

    “备弹2枚、导弹出库”、“库内转运完毕、水平转运”……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某装备大厅,一群来自某新型舰艇的官兵正在使用某模拟器进行保障演练。

    该型模拟器的研发者是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马登武,一名把强军兴军作为一生奋斗目标的军校教员。

    翻开马登武的科研项目列表:为研制飞机弹射座椅检查系统,他用了3年;为研究舰载机军械保障,他用了5年;为实现第三代主战飞机军械系统自主保障,他用了10年……

      为某新型舰艇研制某训练模拟器

    作为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专家,马登武积极投身舰载机保障研究领域。某新型舰艇在改造时,有些下层舱室通风条件较差,油漆味、铁锈味、烟尘等交织在一起,让人喘不上气来。为了获得精确数据,马登武一个舱室一个舱室地钻,用尺子一寸一寸地量,整整用了7天,才把与他专业有关的舱室全部精确绘图。

    大家劝他不要这么辛苦,有现成的图拿来用用就行了。马登武却说,船体这么大,3000多个舱室,住在舰上都搞不清楚。别人给的图都是二手资料,自己整的才是第一手资料,讲起课来底气足。

    依据这些数据,马登武采用数学建模、软件模拟、硬件3D仿真等方式,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某训练模拟器,为某新型舰艇培训了半数以上的该专业人才。

    马登武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放着不少有关航母的书籍。为了弄清航母的原理,短短三个月,他学完了关于航母的几十本书籍,每天都学到凌晨。

    “新型舰能这么快走向试验,马登武功不可没。”从事航空事业30年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李鸣评价道。

    马登武常说:“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事,一刻都不能等,也等不起!如果慢慢吞吞、迈老爷步,延误了部队的事,那就是罪人。”

    部队的需求就是命令。马登武在办公室里放了一只行李箱,里面是他长年准备的一套固定物品,洗漱用品、换洗衣物、手机充电器,还有一本俄文小字典,随时准备出发。最近几年,他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出差,经常在部队一呆就是一个月。

    那年冬,一架某主战飞机军械系统突发故障。接到部队的求助电话后,马登武第二天中午便赶到现场,连续奋战2个昼夜,不但排除了故障,还发现了该型飞机武器发射电路设计的缺陷,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在某主战飞机自主保障领域闯出新路

    2003年,刚从国外学习归来的马登武,被学院安排牵头筹建新的兵器教研室。

    新单位无人员、无设备、无经费,全部家当就是一台二手打印机和400元“分家费”。带着这个“家底”,马登武主动请缨,表示要在某主战飞机保障领域闯出一条新路。

    第一次“试水”行动,就让马登武吃了闭门羹。当他带着学生满腔热忱地来到某机场,主动提出想为某型战斗机的保障出一份力时,部队却犹豫了,并说:“飞机保障有工厂,一个教员真能把飞机这样复杂的装备摆弄清楚?”

    这句话像一根针刺痛了马登武,也刺醒了他。他打起背包进驻机场。

    某型飞机军械系统状态无法判别,严重制约部队战时保障能力的提升。马登武全身心地投入到该系统的研制中。缺乏资料,他走访部队,把半米厚的检修资料翻了个遍;缺少人员,他就带着3个学生加班加点;没有经费,他们就借住在机场附近农民家里。

    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同去的其他单位人员纷纷打道回府。“我们是军人,条件再困难,我们也不能离开。”马登武留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十年。

    正是凭着这股执著坚守、百折不挠的劲头,马登武和他的团队一点点跑电路、一块块测试芯片,对某型飞机全部军械系统数十个部件的所有电路进行“解剖”,并研制出多款检测设备。

    科研创新提高部队保障能力

    马登武经常告诉学生,未来战争说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较量,人跑在装备前面能打赢,人被装备牵着走要吃亏。

    弹射座椅是飞行员生命的最后保障。座椅的安全性检测一直牵动马登武的心。只要一有时间,马登武就往部队钻、往工业部门跑。经过近3年的努力,他研制的座椅定检综合测试系统方案得到上级机关的高度认可并立项。目前,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多型海军主战飞机。部队官兵表示,系统性能稳定、管用可靠。

    一次,部队官兵在检查该型飞机一挂点导弹发射电路时,惯常检查为正常,而用特制仪器检测为故障。要想找到故障点,并不容易。为彻底搞清原理,马登武和学生一起,贴在飞机身上,常常工作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登武终于弄清楚系统的逻辑关系,并研制成功了军械系统检测车,对飞机多个地面测试设备进行整合,使飞机军械检测实现了自主保障。

    一架战机系统复杂、设备众多,对应的维护保障仪器繁多。马登武常说,搞飞机维护保障不是搬家过日子,一切要做到高效、快捷。为此,他把心思都放到设备集成,提高保障能力上。

    该型战机检测仪器电子集成程度低、操作繁琐,远程保障携带不便。马登武经过研究,研制出通用测试台,将多种挂架测试仪器的功能集中在一台上,极大地提高部队保障能力。

     一生追求部队满意打仗管用

    马登武承担的课题项目,100%带型号,100%来自部队、应用于部队。这些项目既没有大额经费支持,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申请奖项,但马登武干得很专心,而且一干就是一生,马不停蹄地奔波在课堂、部队和战场之间。

    当有人劝说他改变有“利”的研究方向,马登武淡淡一笑:“部队满意,打仗管用,就是对我的最大褒奖。军队技术干部不能把名利看重了,要把部队管用、提高战斗力放在首位。”

    那年,马登武承接某弹射座椅定检综合测试台的研制任务。检查仪研发成功后,他委托工厂加工。产品出来后,性能基本达到指标。但马登武很不满意:“基本就是不完全,生命面前没有99%,只有100%。”为此,马登武放弃了这两台设备。

    马登武说:“教员不但要站稳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更要放眼部队为装备发展尽一份责任。”那年,马登武近距离接触到国外某新型战机,面对两国武器装备的代差,他感到既羞愧又着急。

    强烈的使命感驱使马登武奔波在图书馆、研究室和教室之间,他如饥似渴学习前沿知识,想方设法搜集专业资料,每天晚上不到12点不休息,周末更是全部泡在各种讲座和图书馆。

    在学院,大家都戏称马登武是加班专业户。综合实验楼值班室的登记本上,马登武登记的最多,离开的最晚。长年加班熬夜,让他40多岁头发就基本掉光了。

    学院政治部主任翁军回忆起一件印象深刻的事:2010年的一个冬夜,他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园巡视,偌大的校园空无一人。这时,他发现教员办公楼的一扇窗户还透着灯光。原来,这个唯一亮灯的房间,就是马登武的办公室。

    在马登武的心中,部队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作为儿子,父亲生病住院,他很难到床前尽孝;作为丈夫,结婚19年,他没陪妻子逛过一次街,看过一场电影;作为父亲和博士生导师,女儿找他辅导功课都是奢望……学院政委龚理华感慨地说:“他的心里始终装着部队、装着装备、装着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完)

    

(责任编辑:CN03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