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全国多地遭63年最严重干旱 生活用水频频告急(3)

2014-08-26 14:39:47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吉林多个产粮大县干旱严重 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7月下旬以来,吉林降雨持续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9.4毫米,比常年同期少65%,居历史同期少雨第二位。降水偏少导致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截至8月13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833万亩,绝收面积121万亩。预计未来数天,干旱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旱情程度继续加重。

    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目前吉林省多个产粮大县干旱严重,其中长岭、农安、公主岭等10个产粮大县降水量创1951年以来最少,部分地块甚至绝收。抗旱工作已经成为当地粮食能否丰收、农民能否增收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为促进缓解旱情,吉林省气象局、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及各级人影部门,充分利用这次有利的人工增雨天气过程,精心设计人工增雨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协调东北区域4架飞机、全省地面高炮火箭开展联合立体化人工增雨作业。受高空槽和人工增雨作业共同影响,从23日午后开始,吉林省出现降雨天气。人工增雨作业使全省大部农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但局部地方仍有旱象存在。

    为应对干旱带来影响,国家粮食局近日派出工作组到吉林省了解旱情。据介绍,目前吉林省非旱区玉米长势良好,预计旱情对全省玉米产量影响不大。国家粮食局将继续跟踪了解吉林等受灾地区粮食生产情况,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加强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切实做好粮食调控各项工作,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全国多地遭遇严重干旱 农业、生活用水频频告急

    受持续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国多地接连遭遇严重干旱。农业灌溉用水频频告急,居民生活用水也危在旦夕,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威胁。

    今年4月份以来,受异常天气影响,新疆部分地区特别是伊犁河谷持续干旱少雨,多个县市不同程度遭受严重旱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3亿元。截至目前,旱情已导致全区牧民定居区近72万亩草料地减产60%以上,50多万亩草料地基本绝收。

    内蒙古气象局最新的数据表明,今年,内蒙古全区可打草草原面积为2975万公顷,较去年减少85万公顷。官方指出,由于牧草黄枯期提前,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严重不足,对牲畜抓膘、出栏、越冬十分不利。建议有关部门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及早调运和储备草料,尽量减少越冬牲畜数量,确保牲畜安全越冬。

    据报道,从6月下旬以后,内蒙古中西部牧区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牧草生长缓慢,长势差于往年,特别是鄂托克前旗、达茂旗、镶黄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及乌审旗大部牧草出现凋萎枯黄和死亡现象,牧草减产已成定局。同时,8月份以来,中西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不足,致使部分地区天然草牧场提前进入黄枯期。

    今年以来,山东淄博出现春夏秋“三连旱”。气象部门统计,淄博今年累计降水量仅276.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4%,比去年同期偏少56%。各区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部分地区农作物减产超四成。(完)

(责任编辑: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