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纪委网站:全国发生多起官员宴请喝酒致死案(3)

2014-04-17 09:57:54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条

    对于官员醉死事件的频繁发生,也有媒体不断发问,“官员“醉死”禁令何在。既然酒这东西害人害己,为何官场酒风仍然如此厉害?已有很多制度不允许大吃大喝,为何“喝酒死”仍屡见不鲜?”

    主持人:

    其实我们看到从中央的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以来都是保持着一种高压的态势。尤其是从4月份开始,中纪委就对查处规范八项规定的一些典型案件的“月报”改成了“周报”,不管你是什么样的领导干部,只要你违规违纪了,一律点名,应该来说是对领导干部形成了一种很大的震慑。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样的态势之下,局面依然不乐观。那接下来我们想继续地请教一下高秘书长,应该来讲中央对这个问题是相当的重视了,为什么还会不断出现官员醉酒死亡的通报?

    高波: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中央利剑高悬,高压态势,有目共睹,但是因为各种方面的原因,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情况。你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一些基层的政府,施政方式或者说治理方式的不适应,那么有的人为了片面的追求GDP的增量,就逼着官员要涨酒量,要招商引资,要拓展人脉,那么就造成了个别的陪酒死,请酒死,这样的极端的案例。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那么一些人利用吃吃喝喝来拉关系,拉选票,它甚至造成了一种逆向淘汰这样的一种情况。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了,就是对于这样一种高压的态势,基层的种种不适应,实际上我们看到在违规违纪的领导干部的级别当中确实也发现了一些端倪。我们可以给大家来看一下这张图,这是截至到去年12月31日,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我们看到在被处理的三万多名领导干部当中,省部级领导干部只有一个人,但是你看越往基层走,被处理的领导干部的人数就越多,似乎是形成了一种金字塔的结构,就是省部级的干部最少,但是这个乡科级的领导干部最多,那您怎么来看这种金字塔式的一个结构,为什么越到基层问题就越多呢?

    高波:

    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了,首先我们的官员层级它是一个客观的金字塔的状态,基层官员它的绝对数量相对较大,因此风险概率相对较高。另外一方面,由于基层的领导干部,直接面对我们的一线的群众,面对一线的实际工作,工作的压力也很大,那么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错误的群众观,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还存在着“酒瓶决定水平,酒量决定工作量”,这样一些陈规陋习,因此基层的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类型广西案例这样一些极端的情况,我想也不足为怪了。

    主持人:

    高秘书长,您刚才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国这种中国式的酒局文化当中,实际上很多人他是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很多领导干部其实不能喝,也不愿意喝,但是无奈之际,不得不喝。我就记得去年的浙江有一位母亲,她就发了一个微博,就是很心疼自己的儿子,说没有办法每天看着儿子陪着领导喝酒伤身体,所以她在微博上就向时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的蔡奇同志求助,而蔡奇很快就转发了这个微博,并且是要彻查此事。当时微博上的这样一场互动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我们再次来回顾一下。

    解说:

    2013年9月14日晚,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蔡奇,接到了一位母亲在微博上发的求助。

    “蔡师教我,我该怎么做?儿子今天又喝醉了,别人送回家的,到家也不说话,问他流眼泪了,然后一个人把自己锁进房间……。现在他不会喝酒,但总是什么局的局长一起喝,让他喝酒了。儿子27岁,在国税管理科管了一大片厂家”。一天之后的9月15日晚,蔡奇转发此微博,并回应这名母亲说“告诉我,你儿子在国税哪个单位,今后可以不用喝酒了”,犀利回复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围观,短时间内得到了千余次的转发。

    同时也有网友在替这名母亲担忧,她这样的举动是否会影响儿子的前途,微博求助后引起的极大的关注,让当事母亲措手不及。她不仅删除了微博,而且还更改了网名,后经涉事单位调查核实,当天聚餐并不存在领导参与和公款消费的情况。事后,这位母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本是出于对儿子身体的关爱,有感而发的帖子,没想到却造成了儿子受同事排挤和冷落的结果,自己知道错了,想事简单。

关闭
 
网友发言 已有人参与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