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网传保定将成北京“政治副中心” 各方表示不知情(2)

2014-03-20 10:05:20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条

    易鹏估计,包含通信领域在内的基础设施区域一体化,将会走在最前面,同时,也会成为推动整个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之后,市场和经济的一体化融合会成为主体。不过,公共保障层面乃至更深领域的一体化,很难实现。

    易鹏:市场一体化和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可能是目前比较可能推进的内容,比如推进京津冀城际铁路或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比如IT城正在修建,基础设施会有更多的延续性,这是两个可能比较大的。社会保障一体化都很难。

    而对于如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永庆认为,能够发挥主要推手作用的,是“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王永庆: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的操作和实践当中,要采用经济手段,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在资源配置上,市场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补充,考虑到北京的特殊地位,不能否认“行政力量”的推动作用。

    张占斌:京津冀一体化这件事情,过去这方面的工作可能力度不够,国家也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甚至必要的法律手段,可能也会使一些企业从北京或省城市退出。

    长期以来,北京都是“身兼数职”,是政治经济中心,更是旅游文化热点。按照目前的指导理念,未来,不符合北京首都定位的产业、单位、机构都可能会成为“外迁户”。作为迁入地,河北的不少城市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都希望能借着这股东风,经济发展加速冲刺。

    而对于百姓来说,想法更简单,那就是,北京会不再堵车吗?我家房价会涨吗?地铁会从北京城区修到我家门口吗?专家们认为,这一切都取决于规划的顶层设计是否科学和考虑长远。

    三地发展已有哪些政策性、方向性的设想和考虑?要规避哪些问题?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永庆认为,京津冀三地人口超过一个亿,“一体化”会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尤其是位于京津冀三角区域中心区的几个城市来说,影响更是多方面的。

    王永庆:京津冀一体化真正共赢的话,作为首都来说,会开辟一些新产业,比如北京不宜做的一些产业,可能就会在河北和天津,尤其是三角地中间,会有一些新产业带动起来。

关闭
 
网友发言 已有人参与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