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雪球地球”一定冷吗?还真不一定
在距今6-7亿年前的成冰纪,地球经历了两次全球性的冰川事件,分别为斯图特(Sturtian)冰期和马里诺(Marinoan)冰期。在这两次冰川事件过程中,地表系统遭受极端寒冷气候的洗礼,全球海洋完全冰冻,地表冰盖厚度达到上千米,这种全球性的冰川事件被称之为“雪球地球”。
“雪球地球”状态持续时间长达数千万年之久,代表了地质历史上最严重的冰室气候事件。
然而,在“雪球地球”期间,气候一直是寒冷的吗?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的最新研究却发现,这还真不一定!
故事需要从头说起。
成冰纪冰期事件研究始于19世纪。1871年,英国地质学家 James Thomson 发现了冰川沉积记录,首次认识到成冰纪存在冰川事件。随后,成冰纪冰川记录在多地相继被发现报道。但是,由于当时“大陆漂移学说”并不被地质学家们所接受,因此成冰纪冰川事件并不被认为是一次全球性冰期
一个世纪以后,1992年,加州理工学院 Joseph Kirschvink 发表短文,认为成冰纪冰川作用波及到赤道地区,并提出了“雪球地球”的概念。
随后,哈佛大学 Paul F.Hoffman 对“雪球地球”假说进行了修订,认为距今6-7亿年前的成冰纪冰期过程中,全球海洋被完全冰封。
“雪球地球”假说认为,在成冰纪极端冰期过程中,全球气温低至-50℃,整个海洋被完全冰封,地表水-气交换受到严重阻碍,地表风化作用与海洋生物固碳作用停滞,导致火山喷发出的大量CO2在大气中聚集。当大气CO2浓度达到当前浓度约350倍时,强烈的温室效应,便会引起全球冰盖瞬间解体。
人民网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由联合国支持的一项生物多样性研究发现,人类活动正导致地球各处的植物和动物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过度的耕地开辟与水产捕捞已影响净水与能源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