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探索频道 > 正文

用1.13亿元去驳斥一篇转基因致癌论文,代价是否太大?

2018-06-19 04:51:10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虽然后来此谣言已基本无人相信,但是由它引起的社会骚动,以及为辟谣所耗费的巨大社会成本却是无法挽回的。

类似实验作为常规性科研项目并不现实

因此,在欧洲人看来,这些项目耗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并不适合常规研究使用。但如果是存在高度争议的科学技术问题,或者是存在两极分化的观点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个保持社会稳定的选择。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D类人才柳小庆说,这种实验的实施,不仅可以用科研证据揭示真相,及时回应国民关切,而且可以借此重塑政府和科研界的信用,同时也可以助力相关科技产品的推广应用。

欧洲的这三项验证性实验无疑可以同时实现上述几个目的。

柳小庆认为,我国科研界因社会整体缺信和本身的一些问题,科学家们发出的声音似乎失去了以往的权威性,就算是高山仰止的1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61位院士联名辟谣都打消不了那些反转人士的疑虑,甚至一些极端人士反而污蔑这些德高望重学术造诣极高的大师们。

“重塑我国科研界权威性势在必行。若我国类似的验证性实验能起到欧洲这三项实验的类似效果,那将是个美好的明天,让科研界成为重塑社会信用的先锋。”柳小庆说。

柳小庆同时解释,因投资巨大,类似实验作为常规性科研项目是不现实的。但是,针对国民关注度高争议性大的科学事件,实施验证性实验是有必要的。

“因为他们所消耗的金钱和人力资源归根结底是要由纳税人来买单。”孙毅特别强调,希望这样的事件越少越好,那些靠谣言反转的人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直至法律制裁;而有关媒体也应负起责任,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充分核实,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丢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关键词:转基因致癌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