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北京2022冬奥会 > 正文

“双奥之城”的光荣与梦想

2018-08-08 09:44:03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徐济成说,北京通过2008年奥运会,学到并掌握了奥运会先进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践行和发展了奥运理念,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在2015年7月31日能够把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的一大理由。

竞技体育的“北京风采”

“双奥之城”的建成,远非简单地建设诸多体育场馆。体育文化、体育市场的培育、崛起、成熟、火热,更是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的底蕴所在。

以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为代表的竞技体育,见证了北京体育文化、体育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8年的盛夏,虽然还在休赛期,但北京首钢男篮早已集中开训数月,为新征程蓄力。上赛季,队伍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重返联赛8强。许多人说,“三冠王”正在回归巅峰的路上。

2012年3月30日,首钢男篮在五棵松体育馆首次捧起象征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冠军的“至尊鼎”。此后3个赛季,这支队伍又两度登顶。

4年3冠,在北京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功的背后,是一段锐意创新发展体育产业的佳话。

说起这段姻缘,要追溯到30年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称霸全运会赛场的北京男篮因资金吃紧、后继乏人成绩出现滑坡。北京市体委决定以男篮作试点,尝试体育社会化发展——由体、教等行政机关包揽体育工作,转变为全社会共办体育。

1988年,市体委首开先河与首钢总公司合作,北京男篮从教练到队员都成了“首钢人”。扛过了共建初期的阵痛,首钢男篮厚积薄发,在1995年打响的CBA首个赛季中获得季军,在全国锦标赛中也获得第三名。

背靠大型国企,首钢篮球“不差钱”。但正如俱乐部副总经理、前北京男篮功勋球员袁超所说:有些事儿,不是有钱就能办的。十几年后,队伍发展再次陷入困境——没有一线国手,没有顶尖外援,后备力量也跟不上,“人荒”令首钢队连续3年无缘季后赛。

关键词:冬奥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