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6全国两会 > 2016两会滚动新闻 > 正文

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关注教育投入

2016-03-16 10:13:5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参与评论()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阐释了“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决心和措施。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与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对此感到非常鼓舞,并积极就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建言献策。

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民族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整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全国人大代表冬云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在国家的扶持下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很多边远地区,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她建议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教师的培训方面给予专项经费的支持,“专项在哪儿呢?就是希望给我们的教师有一个更好的培训和培养经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它的自然环境受一些影响,但东部地区的教育比较发达,通过互相交流,或者把我们少数民族的教师送出去培养,这样就会对提高我们教育质量非常有利。”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资的培养是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问题。”对此,来自湖南的侗族全国人大代表蒙兰凤说,民族地区保存了许多优质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她说:“在扶贫的过程中,除了注重项目建设以外,我觉得人才的培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希望国家把优质的资源、优秀的人才,采取奖励措施,把他们投放到少数民族地区去,让民族地区也跟发达的地区同步发展,同样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而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全国人大代表巴合旦古丽·扎提则认为,国家一直在支持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实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双语教育,这对于提高当地教育水平有很大作用,她建议进一步稳定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师资水平。“我建议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双语教师的培训上给予专项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希望政府为更多双语教师给予一定的待遇,鼓励他们为少数民族教育做贡献。”

教师要“走出去”“请进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同样需要“走出去”。来自云南的纳西族全国人大代表杨劲松提出,应该让边远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希望挑选非常贫困的山区的那些优秀的孩子们能够到发达地区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也希望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能够支持我们民族地区的孩子,让民族地区的教师们能够到这些地方接受更好的培训,在师资和学生两方面都要抓紧。

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队伍的壮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中国的热议话题。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因为农民工进城,他们子女中一部分留在家乡,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就有2400多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全国人大代表韦丽萍说,在农村的民生问题中,教育也应该是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她说:“在农村教育方面,更多的要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农村读书所用的校舍、设施,要实现营养餐的全面覆盖。”

民族教育,既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事业,也是传承民族文化保持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大业。鄂温克族全国人大代表朝克说,民族教育除了现代科学教育理念之外,还应该加入民族文化的教育,因为民族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这些(民族)文化的进一步挖掘、进一步全面地给世人展示,它需要思想、需要知识、需要人才。那么我们必须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在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计划中应该融入我们民族特色的教育。”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