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6全国两会 > 2016两会滚动新闻 > 正文

杜梅委员:做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人(1)

2016-03-15 09:48:07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参与评论()人

杜梅委员:做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消息(记者黄露):“我是60年代出生的,当地条件也不是特别好,晚上没电是常有的事情,妈妈经常早早地吹了蜡烛,为了让我们安静下来,每天晚上给我们讲故事。”全国政协委员、鄂温克族文化工作者杜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或许正如她自己反复提到的那样,民族文化是根植于每个民族血脉里的,从出生到死亡,绵延不绝,从小在本民族传统故事里泡大的杜梅注定要与这片曾经滋养她的文化土壤结缘。

杜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用汉语创作,她的《木垛上的童话》、《风》等几篇获得全国或内蒙古地方文学奖的作品无不带有鄂温克这个以游牧和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印记。她也曾用9年的时间远赴深山寻访老一辈鄂温克族人,收集整理濒临消亡的鄂温克故事歌。那些富含森林和草原气息、展现居住在中国雄鸡状版图巨冠上的族人宽阔胸怀和质朴性格的鄂温克族民歌,悠扬奔放,是歌也是诗,最后凝结成一本名叫《鄂温克族民间故事》的图书。正是这一段独特的经历,让杜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杜梅说:“大概是八几年吧,我跟我妈妈走了好几个地方,因为妈妈跟他们比较熟悉,回想起那段经历,觉得挺感伤的。当时采访了一位老人,已经80多岁了,记得当时给老人买了很多去疼片,老人(看到我们很高兴),坐在那那儿一上午一上午得听她讲故事。大概也就是一两年,老人就不在了。真的生命就是这样的,你不抓紧就流失了。”

杜梅意识到,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鄂温克族,人口特别分散,像故事歌这样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只能口口相传。但是懂得鄂温克故事歌的人越来越少,年纪也越来越大,情况令人担忧。社会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所造成的文化环境的缺失,使得现在的鄂温克族年轻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少,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的危机!这让杜梅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当中。为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她想要做的很多很多。

杜梅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从那时起,她更加细致入微地从自己身边做起,为鄂温克文化的传承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她给自己的母亲——一位鄂温克族非遗传承人买来录音笔,希望她随时随地记录下珍贵的素材。她还动员自己学习英语专业的侄女,请她利用国际音标,根据发音将鄂温克故事歌记录下来,目前已经记录了几千条鄂温克语条。“作为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是一种责任感吧,只能尽力把它留下来,但是我也不好说,因为眼看着它慢慢走入消失。这是我很大的一个担忧,我们这一代人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留下来,变成一个声像作品,这样后人至少还能听到看到,使它流传下去,这是我们的一个责任吧。”

而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为提高各界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少数民族面临的困境的关注,她连续提出了多个与本民族文化保护息息相关的提案。比如:2007年的《加快抢救和保护濒临消失的萨满文化》、《关于对十万以下没有自己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启动民族语言抢救保护工程的建议》,2009年的《给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以及2011年的《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地名》等等。杜梅本人也在建言献策的工作中、在认真听取来自各界的呼声中收获了成长,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说:“当了政协委员之后,越来越增加的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记得有一次记者采访的时候,电视台也播出了,我很自豪的说我代表我们民族参政议政,后来好多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不对,你代表的不光是你们民族,你代表的是我们内蒙全区各族人民。我们内蒙统共就二十几个委员,你要有一种全局的大局的意识。突然我意识到就是这样的,过去我的提案总是我们民族,后来我对自己说视野要放宽,对老百姓发生的事情(要更加关注)。”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