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消息:(记者霍亮)2016全国两会期间,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加强海峡两岸青年的交流互动”做为自己的提案。他们日前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认为,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发展应进入更为实质和深层次的阶段。通过“体验式”交流,相信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融合会更加顺畅。
李晓林说,两岸青年包括港澳(青年)应该多些交流和了解。这对祖国统一、对祖国强盛、不受外来干涉和挑拨当然有意义。台湾的未来是年轻人的,所以我们应该做台湾青年人的工作,让他们到大陆看一看.大陆青年不比他们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接受记者采访(摄影 霍亮)
这番对两岸青年未来交流信心满满的话语,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他表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虽然两岸关系出现新变化,但两岸青年交流不会也不应受到任何影响。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郑建邦有着相同的看法。他表示,目前岛内仍有少数青年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些淡漠,这个错误不应该由孩子承担,错在大人,是大人在岛内搞了二十多年的“去中国化”,这个遗憾很深,这就要靠今后两岸青年的更多交流来增进了解。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工作报告里就专门提出两岸青年要加强“体验式”交流,郑建邦委员认为这种交流方式非常重要。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郑建邦回答记者提问(摄影 霍亮)
郑建邦说,一个是对两岸的青年,我们要给他们多搭建平台,就像俞主席讲的‘体验式’(交流)。再一个,就是对两岸青年共同关心的话题,组织一些交流活动,比如台湾青年到大陆创新创业,我们都有一些很好的想法,这些在今年两会上也都陆续提出。我们希望大家努力,等待更好的消息。
他表示,作为一名台籍委员,台湾就是我的家,说到‘体验式’交流,我们的先辈实际上都不止是在体验了,他们都已经迁过来了,已经融合到这里的生活,现在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继承先辈爱国爱乡的传统。”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张宁结合自身经历,对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表示,“体验式”教育很必要,但要避免流于形式。
张宁说,我们的先辈是怎么到大陆发展的,当时克服了什么(困难),为什么来,他们(台湾青年)有的不知道,我觉得这些是‘体验式’交流很深层的内容,而不是只浮于看一看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有共同的血脉,有同根同源的关系,我们要用切身的经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事情。
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广州市台联会长的郑广台表示,不论是政协还是台联多年来一直在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互往,比如常年组织两岸青年的夏令营、冬令营以及专业团体方面的参访考察。他认为,这些活动都有着非常好的基础,除了继续推动外,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发展到现在,应该要进入到更为实质和深层次的阶段。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台联会长郑广台接受国际台记者采访(摄影 全国台联程朔)
郑广台说,我觉得特别是在这些(夏令营等)交流活动中,要赋予一些实际性的考查交流内容,更好地去满足台湾青年需求、需要。通过考察企业,跟企业界的交流,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大陆发展,也通过他们在台湾的优势,(可以)到大陆发挥出来。我相信两岸这种结合、融合就会更加顺畅、更加好。
两岸青年交流融合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未来应更多强调多样性与包容性。”来自泉州的全国政协委员、同时兼任台盟中央两岸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骆沙鸣表示,我们要改变过去先设计活动再让台湾青年参加进来的老模式,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新思维,设计出台湾青年需要的交流活动,真正实现俞正声主席在政协报告中所说的“体验式”交流互动。
骆沙鸣表示,体验式的交流一个就是能够让它融入到里面来,一定要互动,不是单方面的接受,甚至在交流当中可能会有交锋,但最后要达到交融,求同化异。
骆沙鸣委员告诉记者,作为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与台湾岛内青年始终保持着良性互动,比如深受两岸青年欢迎的闽南语歌星选拔赛、两岸大学生围棋以及辩论赛等校际交流活动就是通过加强对两岸四地青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上的教育和熏陶,来加深他们的家国情怀、增加他们的记忆与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乃至国家认同。骆沙鸣委员表示,希望台湾青年能从心里真正认同两岸共同的家园和命运体。
在经济上,更多的是讲融“合”,合作的合,在做(两岸青年)这项工作时应该更多地融“和”,和平的和。这个“和”是心灵的契合,要有一种和谐、平等、互相认同与包容的态度,在一国两制框架和一个中国原则下,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最终来自祖国的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