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我认为不会有失业潮。这是由我们的国家制度决定的,不像西方的纯市场行为,政府不干预。目前,服务业尤其生产领域服务业都很缺人,产业潜力还未充分挖掘。
去产能改革中会有工厂倒闭,人要转移。要相信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下,能把人的出路找到。我们过去有过教训,前一轮下岗职工“买断”(工龄)是个大教训,不会再让一批老百姓过不下去了,等回头再来找。
北青报:您说过,不要把人当包袱。
傅成玉:人是最大的资源,中国要把人当包袱,以后一定没前途。13亿多人口是我们未来在世界上的最大竞争力,即人力资源。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提高人力素质。有人说,现在人口红利没有了,我说这是狭隘的人口红利,这是从劳动力数量说的,其实人口红利更要提人口质量、素质。现在有人说,农民工收入高了,造成企业成本升高。我认为以后工资还要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和国家的宗旨。收入高的同时,要提高产出,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块红利远远没释放。
我们缺乏工匠精神。你到德国去看看,一个工匠毕生从事一个领域,他始终追求精益求精。我们更多是粗制滥造,因为在过去那个阶段,经济水平在那里,消费者需要那些粗制滥造的商品。而现今阶段,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但我们的供给侧没能跟着提高,所以要调结构。
北青报:对于保证就业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吗?社会其实是有种担心的,比如人能不能都顺利分流。
傅成玉:这个不用担心。在中海油、中石化改革中,我裁过人吗?中海油60%员工没有在上市公司,只留了8%的资产,但最后60%劳动力都盘活了,发展到最后,内部流行一种玩笑:你不好好干,我调你到(中海油)上市公司去。我在中石化推进改革时,106万职工最后留下91.7万人,剩下的都要给他找到出路。(被裁的)谁喊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