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部长陈吉宁11日在京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面对当前长江流域开发和生态安全保护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巨大挑战,必须加强流域统筹,守住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强化沿江违法排污企业治理,通过多重措施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从两年前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格局,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到今年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成为我国今后五年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沿线化工企业众多、污水排放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下,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三方面的巨大挑战。
陈吉宁说,第一,流域的整体性保护不足,破碎化、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在加剧。第二,污染物的排放量大,风险隐患大,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压力大。第三,重点区域的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重点湖泊富营养化,一些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形势严峻。
陈吉宁称,为化解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确保沿线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环保部正抓紧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今后要守住三条红线,加大污染治理。
加强流域的统筹,还是要守住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首先不能出现结构性和规模性的问题,率先划定沿江各省市生态保护红线,确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上限和阶段性目标,根据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状况提出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条件,制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三峡、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
长江流域拥有我国近4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确保水资源的安全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武汉分院党组书记陈平平告诉记者,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一定要处理好建设和保护的关系,要做好水资源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分配,同时控制开发的红线,保证整个用水指标的总量在合理的区间。目前中科院在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峡库区建了若干个工作站,主要对水资源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相关数据供地方政府作为环保工作的参考。与此同时,中科院相关单位还利用科技手段,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陈平平称,我们在丹江口库区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护建立观测站,对各类水体的微量元素进行监测,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立提出了一套既养鱼又养水的健康的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就是首先在保证水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养殖,对单位范围内的鱼苗的投放量、饵料的投放量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科学可靠的数据,供养殖户参考,实现养水和养鱼协调发展。
除了环保部门的顶层设计和多重举措,科技创新将在今后协调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发挥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潘复生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特别关注生态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发展则要特别考虑科技的重要作用。
潘复生说,生态文明采用的是技术,来源于发现,长江经济带很多规律是需要发现的,这些规律更多属于基础研究,知识创新的范畴。长江经济带重视生态,生态核心就是绿色发展,这个发展当中科技的工作一方面要保护环境,同时考虑如何把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并不是矛盾的,处理好绿色发展当中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科技可以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