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云履职三年来,对40多个困难农户进行过实地的走访,确保每一分帮扶资金都用在实处。其中一个被救助的小女孩的故事,给秦丽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这个小女孩家里有四个孩子在上学,一年的时间内,她的爷爷不在了,母亲也患尿毒症去世。之后,她们的爸爸在外务工的时候,骑摩托车遇到车祸,不幸遇难。突然之间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家里所有的重担落在这个小女孩身上。而她当时正在读专科,还差一年就能毕业。我们刚好就利用了‘为民办实事’活动的经费,给了这个小女孩5000元,让她完成学业。”
想从根本上脱贫,秦丽云和李松泉都提出要加强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而在秦丽云和李松泉眼里,来自贫困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距离这样的目标还很远。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8年,不仅低于全省平均的7.6年,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10.23年的水平。李松泉建议国家对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免费教育,特别是免费职业教育,避免走进因为贫穷不能读书,因为素质低仍然贫穷的恶性循环。“我们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比起其他民族,和发达地区的家庭来说,支持孩子读书的观念和意识还比较淡,主要是因为贫困的原因。不想让子女上学,增加家庭的负担。针对这个情况,国家应该对这些孩子进行免费的教育。比如针对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去读职业教育,学习修理和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他们自身的素质提高后,回到村子里,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脱贫,还能带动当地的群众和他一起致富。”
而对于一个即将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的母亲来说,秦丽云对上幼儿园难,费用高等问题特别关注。她今年带来的建议就是“把幼儿教育列入义务教育之中”。秦丽云强调,并不仅仅因为自己的孩子面临入园难的问题,而是在调研中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户的孩子,没有接受学前教育,就直接进入一年级读书。很多孩子甚至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很快就对上学失去了兴趣。她说:“我觉得现在的幼儿教育关乎到千家万户。我在走访时发现很多学前教育的力度不够,在农村,很多学前教育是无法满足的。很多孩子直接进一年级,但是基础差,跟不上,很快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在我们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家里都是讲民族语言。如果有学前教育,就能给孩子们灌输汉语普通话,他们学起来就不吃力了。”
秦丽云和李松泉每年“两会”期间来到北京,他们把边境贫困少数民族的呼声带来,回到家乡后他们又将扎根基层,在贫困户身边宣传脱贫方法,谋划致富路线。他们是来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更是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带头人。